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应急管理局坚守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紧紧围绕盐田“双区”建设大局,不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筑牢自然灾害防线。今年以来,应急管理实现“四零双下降”,即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消防火灾亡人事故、森林火灾和自然灾害致人伤亡事件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伤人数“双下降”、亡人绝对数处于全市低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把牢安全生产基本盘,全面加强综合协调
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组织印发《盐田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组织各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扎实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每周统计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及警情数据;每周调度部署重点领域安全防范措施,通报督导检查问题,组织周调度会38次;每周督导重点任务“进度条”;做到统、查、改、督同频共振,推动各行业领域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狠抓危化品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创新危化领域安全监管机制。编制行政许可材料清单,实行“一企一档”,2024年开展两轮全覆盖安全专家指导服务。依托深圳市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系统,对企业远程监管、在线巡查,结合过程数据进行风险辨识,及时发现违规经营线索。对仓储物流等重点企业进行“体检式”全面检查,紧盯电气焊等特种作业工艺,深入排查消除事故隐患。今年以来,检查单位103家,查处隐患1537项,已整改隐患1537项,隐患完成整改率100%。强化有限空间安全整治,对156个有限空间再查一遍,重点检查企业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等情况。
持续培育辖区安全文化。2024年新增科普点、宣传栏79个,依托智慧风险管理系统上线消防控制室和小散工程人员培训考核模块,截至10月31日,554家重点单位、2337人次参与培训考核。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宣传有效覆盖约18万人次。积极推广安全责任保险,推动202家高危行业企业100%参保。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今年辖区1027名“应急第一响应人”通过考核获得《深圳市应急第一响应人证书》。
(二)用好执法督查指挥棒,强化监管责任落实
严格落实年度督导计划,每季度派出督导组,以四不两直、“专家+专项”“专家+服务”等方式赴各单位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狠抓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截至10月25日,累计开展3轮督导检查,督查有关单位54家次,发现隐患问题39项,延伸抽查企业97处,发现隐患332项,均督促闭环整改。
坚持区领导安全生产“周周查”行动。今年4月份以来,区安委办牵头,每周组织一次由区领导带队开展的综合性安全督导检查,检查涵盖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水上安全、消防安全、防汛救灾、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等各方面,突出直插一线、现场办公特点,探索出一条高效管控化解安全领域疑难杂症的可靠途径。截至10月25日,累计开展“周周查”行动29次,检查企业69家次,督办隐患197项,有力贯彻“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思路。
从严从实开展执法监督。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审核、公示要求,树立执法权威。严肃事故调查,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从严从快调查生产安全事故,加强“行刑衔接”,严格“一案双查”,既查事故原因,也查责任落实,倒逼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各自安全责任。截至10月28日,共调查处理一般生产安全事故4起,协调其他调查处理11起,作出行政处罚11宗,共处罚金131万元,行刑衔接移送公安机关4人,移送追责问责人员建议名单1人。
(三)紧盯重点时段重点领域,狠抓安全防范措施落实
一是创新小分队下沉一线模式。岁末年初,抽调应急、住建、消防、交通、市场监管、交警等部门精干力量,组建4个小分队下沉,与街道共同研判、部署、落实安全工作,形成强大合力。今年小分队出动833人次,检查单位474家,排查发现隐患390个,立案处罚5宗,查封违法生产经营单位4家。二是组织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今年以来,累计在重要节假日前开展3次全区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检查单位64处,覆盖各行业领域重点场所。三是督促落实水上安全防范。多次召集有关涉海涉水单位就水上安全监管问题进行协商,加强对休闲渔船、游艇、海钓、潜水等涉海涉水活动监管。四是开展电动自行车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深刻汲取江苏南京“2·23”重大火灾事故教训,区安委办立即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列为“一把手”工程。全区共排查问题小区数172个,存在架空层设置停放、充电场所共49处,现已整改销号完毕。
(四)防灾减灾救灾结合,全力以赴做好灾害防治
坚决打赢汛期保卫战。2024年汛期,我区发布暴雨预警56次,台风预警8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三防办紧盯“自然灾害零伤亡,城区安全运行”总体目标,一是汛前认真准备。及时修订《盐田区防御台风工作指引》等,细化各成员单位分工;梳理更新全区三防责任人名单,采用“一键通”随机抽查,确保三防责任人到位率。组织开展汛前防汛防风工作安全大检查,出动8100余人次,紧盯地质灾害、易涝点、地下车库、等重点部位,严查山塘水库、涉水在建工程安全管理,实行“一患一档”。二是汛中真抓实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等灾害事故的指示精神,逢会必讲。区三防办迅速组织全区各相关单位启动“一盘棋响应”,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区29名区领导分片包干19个社区,响应期间,进驻社区,靠前指挥,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处置、灾情第一时间上报。区领导每周带队检查三防隐患,区三防办发出隐患督办函8件,整改隐患88处。进入主汛期,区三防办印发明令8份,组织调度会13次、抽查23次,进一步明确灾害防御职责目标,督促各级责任人尽快上岗到位。三是汛后及时督查。重点对“水、电、路、气、讯、油”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进行排查与修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今年汛期,我区成功应对了“6·15大暴雨”及台风“马力斯”“派比安”“摩羯”等极端气象灾害,未发生一起自然灾害伤人亡人事故。
坚决守护林区平安。强化森林防灭火责任落实,组织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狠抓特别防护期防火,第一时间发布《禁火令》。重视森林防灭火力量建设,区森林消防队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24小时执勤待命,特别防护期全员在岗。强化火源管控,“包山头、守路口”,设立24小森林防火检查卡口2处、岗哨24个,各登山口设置语音杆提醒,管控进入林区车辆,进行防火宣传教育,严防火种进山。2024年,全区森防灭领域累计出动车辆7886台次、27532人次;出动宣传1642次、发放宣传资料3922份;处理安全隐患14处;接报森林火警2次,未发生森林火灾事故,整体情况平稳。
坚决夯实应灾准备。统筹全区应急物资储备,牵头应急物资信息化建设,推进47个应急物资仓库完成管理信息化,录入应急物资数量118299件。建设区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3个,以实物储备、商业代储等多元形式延伸物资供应链条,拓宽物资储备渠道,储备应急物资44437件。设置分储点44个,打造覆盖全区“半小时响应圈”救灾物资储备库网络。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监督管理。依托深圳市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实现53个应急避难场所信息一网统管,视频覆盖率达100%。健全特殊群体人员临灾转移机制。建立“每社区一台账”转移清单,全区特殊群体1272人全部登记在册。完善“每户一对接”转移责任,每名特殊人群由责任人一对一服务。构建“每街道一张网”转移体系,明确“每灾一行动”转移启动机制。2024年,我区开放应急避难场所8次,紧急避险转移人口1347人,发放救灾物资2604件,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全年因灾伤亡0人。
(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壮大应急救援力量
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形成“1(总体)+44(专项)+5(街道)+N(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坚持实用导向,大力推广一页纸预案。强化预案演练。通过线上推演、紧急拉动,练好分解动作,提高应急处突实战能力。健全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努力将区森防队伍锻造为专业化应急尖兵。推动12座应急管理服务站改造,发挥应急哨点、阵地作用。加强社会公益救援队、志愿者队伍培育支持力度,开展联演联训,构建“山海陆空”立体应急救援体系。
(五)严格值班值守工作,高效处置突发事件
严格值班值守工作。坚持领导带班、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保证政务系统联络畅通、运转高效,领导批示指示第一时间传达到位。节假日实行“五级值班”工作制。科学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坚持突发事件“三同步”,做到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同步,确保事件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报送,并做好事件后续跟踪和续报。截至10月28日,共向上级报告各类突发事件17起,向各相关单位通报不稳定因素330起,未出现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情况。
(六)聚焦科技信息化,着力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
区应急管理局把应急管理信息化摆进盐田区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立足具体业务,锚定风险隐患管理数字化,持续推动前端感知设备建设,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盐田区智慧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纳管房屋安全、地面坍塌、地质灾害、消防安全、树木安全等20类公共安全、自然灾害领域风险隐患,划定风险等级,公开责任清单,推进“三管三必须”原则落地落细、“四方责任”压紧压实。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健全风险管控体系,遏制生产安全事故
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做到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不断提升辖区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智慧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推广应用,重塑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领域风险管控流程,修正完善预警模型,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加速转型。强化执法督查,坚持区领导安全生产“周周查”机制,坚持事故调查“四不放过”,倒逼安全责任落实,保障安全措施到位,坚决守住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底线,遏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风险。
(二)打造安全韧性城区,确保灾害不伤人亡人
扎实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和整治,及时复盘跟进2024年汛期暴露隐患问题的处置。推广智慧森林防火系统,提高辖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能力。加速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自动化监测布局,构建地灾预警响应体系。建设大梅沙、盐田国际应急管理服务站,持续壮大应急救援力量。以扎实的应对准备和预防措施,应对2025年汛期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冲击,确保辖区平稳过关,不造成城市运行波动停摆,不出现居民群众伤亡。
(三)强化应急管理,当好群众守夜人
进一步完善值班值守制度规范,细化人员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规范值班值守流程。开展值班值守岗位大练兵,培养一批关键时刻顶得上的应急尖兵。严肃值班纪律,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值班体系24小时运转,第一时间响应应对突发事件。切实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松懈侥幸心理,杜绝迟报、漏报、瞒报和不规范上报信息的情况发生,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区应急管理局将一如既往主动作为,坚决扛起守护辖区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自觉践行安全发展、服务民生宗旨,不断增强辖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