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16-02-11
手足口病属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珂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比例比较大。以发热和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发病高峰位于6、7月,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但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多见。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传染性强,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物、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是对症治疗,早发现、早治疗,绝大部分可以痊愈,不会留有后遗症。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