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疟疾防治知识

来源:发布时间:2016-11-17

  1.疟疾是一种什么病?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媒介按蚊传播、引起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寄生虫病,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4种。
2.疟疾是如何传播的?
当雌性媒介按蚊叮吸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体,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疟原虫经过发育、繁殖形成子孢子。进入蚊子唾液腺的子孢子在蚊子再吸血时随唾液进入人体传播疟疾。输入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使用被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等也可传播疟疾。疟原虫也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但较少见。
按蚊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情况下仅有少数种类能传播疟疾。在我国已知的60余种按蚊中,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被公认为我国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
3.疟疾的流行特征是什么?
在全球,疟疾广泛流行于北纬60°至南纬30°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当前,非洲、南美洲以及东南亚、太平洋岛国等地区疟疾流行严重,且主要为恶性疟。
在我国,历史上疟疾流行于辽宁省南部以南除西北沙漠、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外广大地区。其中北纬33o以北仅流行间日疟,多数地区流行程度低;北纬25o~33o之间流行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程度较高;北纬25o以南流行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程度较高。
当前,全国分为高传播地区,包括云南的边境地区、海南的中南部山区,流行仍较严重,流行间日疟、恶性疟;疫情不稳定地区,包括安徽、湖北、河南、江苏、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疫情尚不稳定,时有局部或点状暴发;疫情基本控制地区,包括除上述两个地区以外地区,疫情已得到控制,仅有间日疟散在发病。
4.疟疾都有哪些典型症状?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4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发作。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一次,但间日疟在发病初期常有每日发作者;恶性每日发作一次,但在间歇期患者体温不恢复正常,呈?留型或双峰型。
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5.疟疾有哪些并发症?
凡出现严重并发症,并需住院治疗的疟疾患者为重症疟疾。其中,脑型疟多见。脑型疟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绝大部分由恶性疟发展而成,以儿童,特别是幼儿及无免疫力的患者为多见。预后凶险,治疗不当常致死亡。常见的症状有昏迷、惊厥、去皮层僵直和呼吸加深、过度换气、换气降低常伴有眼球震颤和流涎、间歇性呼吸常伴有瞳孔对光的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以及视网膜出血、水肿、动脉搏动、静脉扩张和外周血管萎陷、乳头水肿等;大部分患者的体温达39℃~40℃,但亦有体温正常甚至偏低者,往往伴重度贫血和高原虫血症。
6.疟疾是如何诊断与鉴别诊断的?
疟区居民或非疟区居民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具有典型或非典型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者:
(1)经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或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时,即可诊断为确诊疟疾病例;
(2)具有典型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未进行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或疟原虫抗原检测时,即可诊断为临床疟疾病例;
(3)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且未进行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或疟原虫抗原检测时,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可诊断为临床疟疾病例;约有1/3以上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患者,需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主要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假性急腹症、附红细胞体病、巴贝西虫病、急性粟粒型结核、伤寒、回归热、败血症、艾滋病(AIDS)、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性肝脓肿、病毒性肝炎、登革热、日本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等。
7.疟疾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有哪些?
(1)间日疟治疗:以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治疗,即氯喹(每片含基质0.15g)第1天一次服4片,第2、3天各一次服2片;伯胺喹(每片含基质.7.5mg)每天一次服3片,连服8天。
(2)恶性疟:采用以下一种疗法治疗。
①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剂: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首剂2片,首剂后6~8小时 、24小时 、32小时各 2片。
②复方青蒿素片:口服总剂量4片(每片含青蒿素62.5mg,哌喹375mg),首剂2片,24小时后2片。
(3)重症疟疾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①蒿甲醚每天肌注1次, 每次80mg,连续3~5天,首剂加倍。若原虫密度大于15万/μl,首剂给药后4~6小时,再给予80mg肌注;②青蒿琥酯每天静脉注射1次,每次60mg,连续3~5天,首剂加倍。若原虫密度大于15万/μl,首剂给药后4~6小时,再给予60mg静脉注射。注射时,需先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注入含青蒿琥酯60mg粉针剂中,反复振摇2~3分钟,待溶解澄清后,再注入5ml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混匀后缓慢静脉注射。配制后的溶液如发生混浊, 则不能使用。
基础治疗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8.应如何预防和控制疟疾?
(1)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对间日疟患者于第二年春季进行根治;
(2)对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必要时进行预防服药,方法为每月1次服磷酸哌喹600mg;
(3)对来自高疟区的人员加强检测,发现病例时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
(4)开展灭蚊,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5)加强防护,在蚊虫活动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
注:治疗、预防药物剂量均为成人量。
9.治疗疟疾的最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联合化疗?
疟疾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在世界上多数地方,人患疟疾最致命的类型??恶性疟原虫疟疾,已对常规疗法产生抗药性。这种疗法使用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或另一种抗疟药物等单一药物治疗疟疾(亦称单一疗法)。世卫组织建议各国使用抗疟联合药物以减少产生抗药性的危险。
世卫组织建议使用含青蒿素副产品和另一种有效抗疟药物的联合化疗。青蒿素是从青蒿植物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物质。这种联合被称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化疗(ACTs)。ACTs是目前最有效的疟疾治疗方法,对恶性疟原虫疟疾的治愈率达95%。在过去5年中,ACTs已日益大规模地得到利用。ACTs可迅速促成临床治愈并且患者较易耐受。此外,ACTs有潜力减少疟疾传播。总共有80个国家(45个在非洲)已正式采用ACTs作为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其中13个国家尚未实施这种措施,但多数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这些药物。
间日疟是第二个最常见的疟疾类型,且对大部分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敏感。然而,许多国家仍在治疗间日疟时使用氯喹,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氯喹在寄生虫病治疗中依然有效。
世卫组织敦促制药公司停止作为单一疗法销售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口服药物,因为会造成对青蒿素的抗药性。世卫组织建议各公司仅销售ACTs。
10.是否所有蚊子都传播疟疾?
只有按蚊属的某些蚊种并且仅仅是这些蚊种中的雌性蚊子,可传播疟疾。疟疾是由称为疟原虫的一种单细胞寄生虫造成的。按蚊雌性蚊子在叮咬获取育卵所需血液时从受感染者那里染上这种寄生虫。在蚊子体内,这些寄生虫开始繁殖。当蚊子再次叮咬时,这些寄生虫与其唾液混合并进入被叮咬者的血液。疟原虫在肝脏和随后在被感染者的红血球中迅速繁殖。一个人在受到感染之后一至两周,首次出现疟疾症状:通常为发烧、头痛、寒战和呕吐。如不用有效药物给予及时治疗,疟疾可通过感染和摧毁红血球以及阻塞将血液输送到大脑或其它重要器官的毛细血管引起死亡。
疟疾有四种类型: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是最常见的类型。恶性疟疾?最致命的类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为常见,在那里每年造成将近100万人死亡。
11.有预防疟疾的疫苗吗?
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疟疾疫苗,他们准备给2000名2至4岁的儿童注射这种疫苗,以检测它对儿童的有效程度。
在非洲,每天有大约3000名儿童死于疟疾。目前,医学界正在开发几种此类疫苗,这次试用的被称为RTS,S/AS02的疫苗是其中运用技术最先进的一种。此前对成人的测试显示,这种疫苗对成人是安全的。这次试验将在疟疾流行地区进行,目的是检测该疫苗对低龄儿童是否同样安全。接种疫苗的儿童将接受一年半的追踪调查,看他们是否会感染疟疾。在以往对成人的试验中,这种疫苗的有效性两个月后开始减弱。科学家希望,它对儿童的有效时间能够长一些。
当蚊子叮咬人体时,会将疟疾寄生虫的孢子体注入人体血液。孢子体随血液进入肝脏后,发育为成熟的寄生虫。这种疫苗是用孢子体的表面蛋白质制造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两种能够促使免疫系统攻击寄生虫的物质。科学家希望,疫苗能够在孢子体阶段扰乱疟疾寄生虫的生命周期,这样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可以保护人体防止受到感染。
“疟疾疫苗计划”组织主任梅林达莫雷医生说,目前由于没有有效的疟疾疫苗,每年都有一百多万儿童死于疟疾。每拖延一个月,就会有12万名儿童死亡。莫桑比克主持这项研究的佩德罗?阿朗索医生说,疟疾是非洲儿童的头号杀手。开发这种疫苗的目的,就要是对儿童进行免疫,使他们免受疟疾的侵害。此次试用是向这一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但研究人员表示,即使此次试用成功,这种疫苗要投放市场,至少也还要5至8年时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