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盐田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时间:2024-11-19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024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Diabetes and well-being)”。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杀手”,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在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聚焦糖尿病,关注、了解有关糖尿病的那些事。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糖尿病常见类型
1型糖尿病
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
2型糖尿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病因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两者兼有。
妊娠期糖尿病
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通常是在妊娠中、末期出现。病因主要为妊娠后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糖尿病的防治重点在于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糖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也非常关键,生活中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
1. 进食尽量定时、定量。调整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来源: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版)
2. 烹调方法多选蒸、煮、炖、汆、拌,尽量避免煎、炸和红烧。
3. 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白面包、白米等),控制脂肪摄入总量(限制加工肉类摄入,可常吃鱼、禽类,适量吃蛋类和畜肉类),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4. 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选择低GI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豆类和多数非淀粉性蔬菜,这些食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较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来源: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版)
“迈开腿”
1. 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 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 55%~80%,身体活动水平则达到了中等 强度),如健步走、太极拳、骑车等。健步快走降血糖的能力最强。
小贴士: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以运动时心跳、呼吸加快但不急促为准,或者运动中能说话不能唱歌的程度为宜。
2. 运动时间推荐在餐后1小时以后,既能帮助控制血糖又能防止发生低血糖等。
3. 存在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的患者禁止运动!待病情稳定、专科医师评估无禁忌后,才可逐步恢复运动。
预防糖尿病小贴士: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每年一次)进行血糖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于糖尿病的常见误区】
胖的人才会得糖尿病
肥胖者患糖尿病几率确实要更大,尤其是腹型肥胖者。但并不是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瘦的人也可能因为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患上糖尿病。
不吃主食就能降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主食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完全避免或减少。应当选择低GI值的主食,如燕麦、荞麦、玉米等,并适当控制摄入量。
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
无糖食品中只是没有使用蔗糖、葡萄糖等显而易见的糖成分,“隐形糖”并不少。市面上的无糖食品如无糖饮料、无糖酸奶、无糖饼干等,可能使用甜味剂如木糖醇、阿斯巴甜等(代糖)来代替传统的糖类,这些甜味剂不提供热量,但可能含有其他形式的糖,购买时应仔细查看营养成分和配料表,不宜过量食用。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
水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及维生素,对机体的糖脂代谢都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适量食用低GI水果,但注意不要进餐后马上食用水果。
吃了降糖药就可以放肆吃了
饮食对于血糖的影响显著,即使服用降糖药物,“胡吃海喝”依旧容易导致血糖波动。
糖尿病可防可控,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了解风险,了解应对,远离“甜蜜的负担”!
来源:内科学(人卫教材第九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版、人民日报、网络
图源:腾讯医典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