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冬季血压易波动 生活方式要健康

来源:盐田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时间:2020-12-01

  气温下降血压升高是必然现象,血管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即寒冷时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可谓慢病之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心力衰竭、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衰竭、主动脉疾病等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对不少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每年的冬天都是一个关口,天冷避免血压升高,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应对。

  1.低盐饮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建议成年人一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实施低盐饮食,避免吃得过咸,除了烹饪中使用量匙控制盐的用量,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少吃腌制熏制食品;烹饪后期放盐,也就是临起锅时再放盐调味可以减少盐的用量;使用蘸料碟,如白切、白灼等烹饪方式可以减少盐的摄入;不用菜汁捞饭可以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量;除了食盐,例如味精、鸡精、酱油、蚝油、陈醋等调味酱料钠的含量很高,很多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等都是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包装食品中的钠的含量也不容小觑,还需要减少这些“隐形盐”的摄入。

  2.控制膳食总能量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合理的膳食总能量与体力活动及代谢相适应。超重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的3~4倍,肚子大腰粗(男性≥90cm、女性≥85cm)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如果体重超重、肥胖或者腰粗肚凸,建议咨询营养医师进行规范的代谢调理和慢病管理,不要自己盲目减肥,甚至乱用一些减肥产品。少吃动物脂肪,例如牛油、肥肉、肉皮等,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合理膳食,饮食有规律、有节制是体重管理的基础。

  3.营养均衡,不要误信“高血压病人不能吃肉”的谣言,适量补充蛋白质,增加有利于降压的营养素如钾、镁、钙等的摄入量,适量增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般情况下每天每人吃8两~1斤左右新鲜蔬菜(叶菜和瓜菜为主)、1~2个水果,250~500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或者酸牛奶。

  4.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证大便通畅,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黑米、糙米、全麦等粗粮,绿豆、玉米、荞麦等杂粮,绿叶及豆荚类蔬菜,苹果、桃、梨、火龙果、奇异果等水果,这些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建议多选择。

  5.戒烟限酒,最好戒酒。烟和酒都会使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导致血压控制不佳,从而引发不良预后。

  6.适量运动,心理平衡。要劳逸结合、加强锻炼。精神紧张、体力活动缺乏、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要放松心态,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7.注意生活方式的同时,坚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而不能擅自按自身感觉不规则服药,坚持定期监测血压和体检。

  总之,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需以原发病为主,同时兼顾高血压的饮食注意事项。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高血压病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加强生活方式调节及慢病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