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手足口病进入流行季,学校和家长应该这样做

来源:盐田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时间:2024-05-31

  近期气温越来越高,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水平呈现升高趋势,提示已逐步进入流行期,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迅速升高。小康医生提醒:面对手足口高发期,学校和家长应引起重视,加强防范。

  一、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多数患儿都是轻症,手足口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一般为中低热或不发热,疱疹性咽峡炎以高热、咽痛和口腔咽峡部疱疹为主要症状。一般均在1周左右基本症状消失,但症状消失后1周内,仍具有较强传染性。

图片3.png

  二、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重要的传播方式,受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

  1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例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水杯、床上用品、玩具等;

  2粪口途径:食用或饮用被病例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品或水;

  3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例的咽喉分泌物及唾液通过空气飞沫、咳嗽、打喷嚏近距离的传播。(近期,世卫组织阐述: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或空气中的悬浮物进行,这种传播也可描述为“通过空气传播”)

图片4.png

  三、谁容易感染?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全年均可发病,4—7 月为春夏季高峰,9—11 月为秋季高峰。

  四、学校应该怎么做?

  1落实健康监测: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完善晨检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如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儿童,应立即通知家长,及时送诊。病例持续增加达到疫情报告标准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

  2加强通风消毒:加强教室的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擦拭消毒,对学校幼儿园公共设施玩具等进行清洁与消毒,定期对衣物、被褥等阳光暴晒,定期对紫外线灯进行保养和更换,保证消毒效果。

  3加强健康宣教:强调手卫生,每日督促和教育儿童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的良好习惯。积极通过家长QQ群/微信群、园区宣传栏、宣传视频等方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

  4做好病例管理:一旦出现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接回并建议就医,居家休息时限为发病后14天,经校医查验达到复课标准后方可返校。

  五、家长该怎么做?

  1健康监测:每天上学前要给孩子测量体温并观察孩子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手足口疱疹等症状,应暂停上学,并及时报告给学校,不隐瞒、谎报病情,居家休息至发病后14天。孩子症状消失后,也应及时报告给学校。

  2居家休息:如孩子出现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让孩子居家休息,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3患儿护理: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员应密切留意其身体状况,做到“二摸二看”,摸孩子额头是否发高烧、摸四肢皮肤是否发冷、看孩子是否精神萎靡不振、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可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漱口,若有发热症状可适当服用退烧药。

  4清洁消毒:勤开窗,建议每天早中晚,各通风2到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勤洗手,教导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加强消毒,尿布、毛巾、衣服、被褥等应经常更换和晾晒,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等,家庭成员不共用杯具及毛巾等。

图片5.png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