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盐田区教育局发布时间:2022-10-19
率先实现公办幼儿园、普惠幼儿园“5080”目标,两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率先实现中小学“六个全覆盖”,其中包括符合条件适龄少年入读公办学校全覆盖,盐田户籍学生入读公办高中全覆盖;办学实力位居全市第一梯队,全区中考均分连续6年保持高位稳定……围绕盐田区委、区政府“产业兴盐”“创新驱动”战略,盐田教育近年来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先行示范,教育先行。在盐田区“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盐田区教育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以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五育并举”基本原则,坚持办“优而精,美而强”的现代新型教育,应对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高质量建成深圳市“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先行示范标杆城区。
特色联盟促品牌培育
集团化办学驶入快车道
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深圳市教育局发布《深圳市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明确表示将大力发展集团化办学。
盐田教育长期坚持内涵式发展,学校特色项目发展基础扎实,把握这一优势的同时,针对整体办学规模小、领军学校辐射力不足等实际情况,盐田区提出“把学校特色转化为学生特长”总体目标,采取特色联盟促品牌培育的方式推动集团化办学工作,让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好学校。
通过横向连接、纵向打通,盐田区将打造三个特色联盟集团校。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优势,引进西南大学原校长宋乃庆领衔的“数学文化”项目,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大语文特色,推动区教科院附属田东中学、区教科院附属田东小学、区教科院附属永安小学走特色发展之路。
无缝对接小初课程体系,突出外语特色建立外国语学校联盟。盐田区外国语学校(初中)和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海涛分校联盟,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课程衔接、师资协同、较为成熟的联盟发展模式。
整合校本特色资源,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建立盐田实验联盟。盐田实验学校(初中)和乐群实验小学联盟,集中力量推动打破学科边界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取得丰硕阶段性成效。
特色联盟模式的探索,丰富了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开拓了符合盐田实际的运营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项目成果,为下一阶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盐田区合作办学也迈入新阶段。深圳市高级中学盐田学校是由盐田区委区政府、深圳市高级中学联手倾力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规格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沙头角中心区、盐田区委区政府旁,北依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临网红打卡点盐田区海滨栈道,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学。
自带名校基因的深圳市高级中学盐田学校将秉承“育人为先、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协作,敢于成功”的精神,培养有独立思想、有创新精神的未来人;全面融入深圳市高级中学GLOBE课程体系,在小初、初高衔接上开展3F荣誉课程、科创课程等,并广泛开展合唱、舞蹈、交响乐、游泳、健美操等深高特色项目。
由于“产业兴盐”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交通环境的大力改善,全区提前迎来人口快速增长期。在学位建设保障方面,到2025年,盐田全区将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学位2500个以上,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7100个以上,实现供需保障平衡,达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班额指标。
学前教育学区化治理全覆盖
公办民办幼儿园一体化协同发展
不但“有园上”,还要“上好园”。
随着公办园“5080”建设任务推进及项目落地,为同步解决公办园建设增量及提质的双重任务,在盐田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盐田区教育局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应区情、协同公民办幼儿园一体化的提质提量集约化发展创新路径——“小微型集团化办园”。
“小微型集团化办园”充分发挥原有公办园优质管理力量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老牌公办园的正确办园方向和理念、教育教学研究、师资专业成长、科学育儿宣传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小微型集团化”“结对子园”“总园长加执行园长双轨制”“轮岗交流”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全区学前教育的管理、师资、设备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共享,增进队伍交流融合和成长,培优扶强公办幼儿园,努力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
目前,盐田区形成4个小微型集团、2个结对子园,在小微型集团办园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统筹、二交流、三共享、四统一”的管理机制,即由集团总园统筹协调同步发展;集团内全员教职工轮岗交流与集团间(外)交流相结合;办园理念、教学资源、科研成果集团共享;管理制度、保教质量、教育科研、考核评价相统一。
今年1月,盐田区教育局印发《盐田区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学区化治理的实施方案》。各学区在原有公办园微集团办学的基础上,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将全区31所公民办幼儿园划分为5个学区,每个学区园所6—7个,每个学区根据学区实际,在中心园的带领下,成立学区工作委员会,设立党建中心、行政中心、督导中心和研训中心,初步构建起学前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努力加速实现老百姓对“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
坚持以儿童为中心
率先实现幼小衔接全覆盖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如何减轻两学段的衔接坡度?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初衷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的衔接,树立科学导向,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021年6月,盐田区教育局印发了《盐田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工作方案》。同年8月,盐田区以“幼小衔接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
幼小科学衔接也被列为盐田区2022年的政府重点攻坚改革项目。该项目建立了“行政—教研—家校园—督导”四位一体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协同合作机制,6个幼小结对协作体先行先试,探索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盐田模式”。
今年5月,盐田区在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阶段性检查工作汇报获得优秀等次。目前,全区11所小学、31所幼儿园全面结对,实现幼小衔接全覆盖。结对子校园从一日作息、环境创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家园校社协同共育方式“六个方面”取得不同层次的突破,为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持续性发展构建起良好的教育生态。
其中,梅沙未来学校、梅沙幼儿园微集团特邀深圳市原幼教教研员刘华老师进行指导,为了幼小衔接走向“双向”,双方努力推动教学内容经验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促进课程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并根据不同年龄发展特点,开展户外游戏、冒险游戏、自由游戏等多种游戏活动,促进幼小衔接从生活、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落到实处。
乐群实验小学与盐港幼儿园、金港幼儿园、幸福海幼儿园建立非常“1+3”“幼小衔接共同体”,幼小双方分别就各自衔接活动的方案和实践经验进行分享,并制定出下阶段系列活动方案,如互参观、共教研、创课程、共上一节课、环境创设、主题探究、家长沙龙、专题讲座等,为幼小课程的衔接寻找落地的支点。
盐田区教育局还联合区妇联、社区教育学院举办盐田区家长寻计沙龙——幼小衔接“盐”之有方系列节目,邀请10余名小学校长、园长、幼儿家长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家校社有效形成合力,抚平了学龄儿童家长入学焦虑。
党建引领落实“双减”
全面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增效是减负的前提,减负是增效的保障。“双减”政策出台后,盐田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主动衔接省、市要求,结合盐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两减”“两增”“五项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落实“双减”政策创新有为。
以党建为引领,盐田区推动“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落细落实的基层治理重点项目破题行动取得实质进展。各级学校党组织强化政治担当,100%开展“党建引领助力双减”的主题党日活动,凝心聚力,提高全体党员的行动自觉;党组织书记牵头抓总,落实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100%讲好“党建引领助双减,立德树人促幸福”专题党课,全方位助力学校减负提质增效,构建良好教育生态;设置“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教师精耕课堂、优化作业设计方面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100%落实优秀党员教师的“党员示范课”,促进“双减”政策持续走向深入。
减负提质的核心在课堂。盐田区各中小学根据文件要求制定了基于学校实际的“课堂提质,课外减负”工作方案。区教科院组织教研员深入辖区中小学,开展“双减”背景下小学集体视导和分学科听课指导活动。
在作业管理减负方面,盐田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初步形成使用市级资源与校本化开发双轨并行的作业设计和管理体系,落实“少而精”“菜单式”“私人定制”的作业要求。全区所有学校均已按要求制定校内作业公示制度,由班主任负责班级作业总量调控,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
同时实行的还有多维评价减压。盐田区建立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多维评价方式,将书面测验、听说考试等终结性评价,对学科素养展示观察或对所创造成果展示的表现性评价,课外学习、作业评价、兴趣特长、小组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按比例计入等级。
在盐田,小学实施“631计分法”(按照终结性评价60%+表现性评价30%+形成性评价10%),初中实施“811计分法”(按照终结性评价按照80%+表现性评价10%+形成性评价10%),实现由单一性评价向多维综合评价转变。同时严控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严禁过度拔高试题难度,考试测验结果采取等第制呈现,切实减轻学生压力。
创设六大少年院
形成“五育融合”盐田英才培养模式
“选你所想,报你所爱!盐外六大少年院社团选课开始啦!”本学期,盐田区外国语学校以六大少年院的格局重新整理社团课程,形成由学院统一规划、学科组专业指导、学科教师精心策划打造的全新学院课程体系,社团超市3.0也即将开张。为构建立德树人一体化育人体系,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具体指导下,盐田区教育局于去年3月成立少年国学院、少年数学院、少年创新院、少年体育院、少年艺术院、少年国际素养院六大少年院。
六大少年院成立以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十分显著,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少年院课程体系,搭建了丰富多彩的少年院活动平台,培养了一支专业精湛的少年院师资队伍,培育了一批全面发展的少年英才,形成了盐田区“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
其中,少年国学院积极开展以学习中华优秀古典诗词为重点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师资队伍建设、国学经典教育、学生诵读积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少年数学院以“数学文化”培育数学精英少年、“玩转数学·启智明理”为主题,重点开展数学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数学文化节项目,鼓励广大师生学习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
少年体育院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本着“融合学校、体校、社区资源打造体育教学共同体”的理念,与时俱进,开展系列研讨活动,深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少年创新院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抓手,以“普及+精英”为培养模式,组建区少年创新院老师指导团队,与社会优质机构合作,为构建盐田区青少年创新素养培养体系做出了积极探索。
少年艺术院有音乐、美术两大美育学科,面向全区中小幼全学段全体学生,将立德树人与美育实践创新相结合,为盐田学生搭建美育成长平台。盐田区全体学生在普及中培养兴趣,构建“兴趣—特长—特色—品牌”特色化美育新机制。
少年国际素养院以“普及化推进、差异化指导、精英化培养”为工作思路,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并先后开展普及推广项目、精英培养项目、教师成长项目等,发挥少年国际素养院“领航”作用。
在六大少年院统一规划下,盐田各学校的社团百花齐放,师生的个性得以绽放。今年,盐田区继续深化六大少年院品牌项目,启动“明德”“启智”“培英”“强体”“追梦”“领航”等行动计划,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课后服务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课后服务作为一项教育福祉和民生实事,包含着万千学生和家长的期待。如何将这项民生实事办好?“双减”背景下,盐田区教育局组织各学校从“五育融合”的视角设计课后服务,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各学校因地制宜,统筹利用校内资源,将自主作业与学校特色课程、社团活动等充分结合起来,在保障学生基本完成作业的前提下,科学设置特色课程和活动,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同时把课后服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学校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盐田特色的“全域、体系、活力、品质”育人新模式。
目前盐田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已开展课后服务,全区参与课后服务学生18646人,参与率达94.2%;参与课后服务教师1301人,参与率为89.9%。
为确保课后服务安全与质量,盐田区一方面通过加强项目遴选,严格第三方社会机构准入资格审核和管理,落实对外聘机构服务内容的审核和考评。另一方面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完善课后服务安全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同时注重绩效评价,组建校外专家、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定期对课后服务项目和质量开展督导检查,形成绩效评估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建立优秀教师和优秀机构的评选激励机制。
田心小学是盐田区课后服务示范校,也是全市第一批学生课后服务活动试点单位。该校近90%学生报名参加课后服务,学校为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专门定制了“一生一课表”,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既有呈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书法、武术、篆刻、民乐等传统文化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类社团,又开设了学生自主作业、自主阅读、自主合作探究与教师答疑等学习活动。
结合广泛调研,盐田区云海学校推行“云海课后服务红色驿站4+1”模式,即为分时段、错峰开展:四天自主构建课程+一天云海100社团活动课程。学生自主建构课程中,各年级结合本年级特点,各科组结合学科特点,制定专项方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作业、自主阅读与教师答疑等学习活动。
“参加了课后服务后,孩子在学校能够完成大部分作业甚至全部作业,回到家后有更多的阅读时间和自主时间,亲子时间和睡眠时间也得了保障。”云海学校不少家长表示。 文章转载自:南方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