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4-10-30
十月的盐田,风轻云淡、秋高气爽,城市风景美如画。
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小梅沙海洋世界在国庆假期开放,城区文旅再添新地标;国内首个海上国际LNG加注中心落地盐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蹄疾步稳……
这些火热的场景,正在盐田区蓬勃上演。
盐田是深圳东部的滨海城区,更是被市委、市政府定位的东部滨海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港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多重机遇汇聚叠加之下,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在这片土地上勃发升腾。
近年来,盐田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建设“核心区”“合作区”,全力打造深港合作范例、产业创新热土、民生幸福样板……一幅经济要素活跃、产业潜力凸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聚核心
“合作区”进展迎突破
今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特区立法会宣读其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报告中特别提到,文体旅局将推广沙头角文化生态旅游路线产品;保安局亦会在今年内把沙头角开放计划的每日旅游限额提升至3000人,及透过人脸辨识科技,让在中英街居住和工作人士试行“无感”畅通方式进出中英街。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香港海陆相连,两地居民一街共处、人文交汇、天然融合的区域,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无疑再迎深港合作重大历史机遇。
如今,沙头角合作区建设已取得多项积极进展:1月26日,蝶变升级的中英街首开街区正式揭幕。这条百年老街,以更加贴近用户消费需求的姿态,向海内外游客发出邀请。
今年7月,深圳沙头角口岸重建规划相关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根据规划,重建后沙头角口岸将取消货检功能,仅保留旅检功能,设计旅客通关能力将大幅提升至单日4万人次。
今年暑假期间,中英街更是成为众多家庭游、研学游、团队行的热门打卡地。据统计,7月1日至8月30日,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旅客出入通行量约200万人次,同比增长逾80%。
今年以来,盐田区全力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完成中英街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工程、桥头街改造工程,让百年老街焕发新活力,再现昔日“购物天堂”辉煌,打造深港深度合作新典范。
当下,合作区建设仍存在着免税额度不高、通关时间不够长等痛点。未来,更多的改革创新有望在沙头角合作区内落地。
相关部门表示,盐田将加快落地深港沙头角区域新监管模式,争取在通关时长、停留时间、人员物品限制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同时进一步提升中英街免税购物额度。
强优势
“核心区”建设再提速
目光向东,“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
全球首例!零下253℃!跨越一万海里!10月21日,全球首例长距离跨洋液氢运输于深圳盐田港成功完成。装载液氢罐箱的“赛尚”轮行驶超过一万海里顺利靠泊盐田港开展装卸工作,并以岸边直提、陆上运输的方式,将该批跨洋液氢运送至中山进行终端利用测试。这标志着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浪潮中,液氢运输在盐田港迎来历史性突破,也体现出盐田港高效的操作服务能力。
盐田因港而生,也决定了盐田未来要依港而兴、依港而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同样是盐田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今年以来,盐田区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上持续发力:强力推进盐田港东港区建设,统筹布局5G基站、岸桥、轨道吊、轮胎吊等超大规模自动化装卸设备,极大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然而,城区发展永无止境。面对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建设水平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这一发展目标,对标新加坡、釜山、鹿特丹等全球领先的海洋中心城市,盐田仍有差距。
面对发展差距,盐田用好用足改革这一“关键一招”,为核心区建设持续“添柴加火”。
盐田港东港区建设无疑是当下的头号工程。盐田将大力支持盐田港建设发展,加快推进东港区、平盐铁路等项目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全球领先的无人码头和智慧港口,布局更多组合港和内陆港。
着眼于更为多元化、高端化的海洋产业集群,盐田区将加快推动马士基亚太区物流中心、中远海运跨境电商高端物流园等重大项目落地,实现全球排名前四的船公司齐聚盐田;同时,立足于现有的保税燃料加注产业,盐田将探索实施加注结算,实现绿色甲醇首单加注。
育潜能
“产学研”融合结硕果
走进位于大梅沙畔的华大集团全球总部内,一片拥有“大长腿”的水稻引人注目。工作人员介绍,依托最新科技,这里种植的水稻可以实现“一次种植,多次收割”,像韭菜一样“一种多收”。
华大集团所取得的研发成果,正是盐田以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的生动成果。在华大集团这一生物行业“龙头”带领下,盐田区以首个“深圳市细胞与基因产业链专业园区”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为平台,主攻细胞与基因领域,积极引导产业空间存量与需求深入对接,支持知因细胞、华大细胞建设细胞制备和存储库,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细胞与基因产业高地。
近年来,盐田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风口”,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盐田也正推动产业机制体制领域创新,全力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构建合作平台上下功夫。盐田将通过政府搭台,政企协同推进产学研创新,坚持企业出题、院所答题,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
在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上寻出路。盐田将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在盐田首试首用,为企业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
产学研融合“加点料”,盐田正让传统产业“活起来”。以黄金珠宝产业为例,盐田区黄金珠宝版权保护工作站累计完成1万余件作品备案、8.6万件次版权监测,规上黄金珠宝加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421.1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43.1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从42.56%提升到50.1%,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
升能级
“综合服务中心”呼之欲出
不久前,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深圳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
于盐田而言,有两点信息值得关注。
《规划》明确,将强化多点支撑,推动全域的平衡发展,构建12个城市功能中心推动全域平衡发展、空间网络联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而盐田中心,就位列12个城市功能中心之一。
同时,盐田被定位为东部滨海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国际航运和离岸贸易中心,滨海旅游重要基地、海洋产业创新集聚地。
寥寥不到百字的总体定位背后,透露出盐田发展的新利好。
盐田的城区能级和辐射力,将显著增强。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定位,盐田是东部滨海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纵观深圳其他区的定位表述,“综合服务中心”的表述仅出现在龙华、龙岗和宝安的定位上:龙华被定位为中部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龙岗是东部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宝安是西部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从过往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往往是城市中功能复合的区域,集中了行政、商业、经济、文化娱乐等不同性质的功能,有着较强的辐射力。而盐田此番被定位为东部滨海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意味着盐田将承载起文旅、消费、商贸、产业等更多核心功能,挑起深圳东部滨海地区发展的“大梁”。
同时,深圳更是把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愿景,近乎“押宝”在了盐田。
在盐田短短40余字的城区定位规划中,有关海洋的表述就占了大多数:要建设国际航运和离岸贸易中心,滨海旅游重要基地、海洋产业创新集聚地。相比于深圳市其他滨海城区,盐田在全市海洋产业的分量和地位明显要高得多。
可以说,《规划》中对于盐田城区的发展定位,是对盐田过往向海发展的肯定,更是盐田未来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期许。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