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盐田:返深大学生帮“小候鸟”打开国际视野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25-08-27

  盐田区盐田街道沿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来自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罗粲和暨南大学的徐依烊正用英语带着孩子们做作业、做手工,由她们出镜摄制的英语版沿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辖区景点宣传视频,正在辖区热烈转发。这个暑假,两位“返家乡”大学生用青春视角向世界传递深圳社区的温度。

  徐依烊是土生土长的沿港人,沿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至今还张贴着她童年时与父母一同参与志愿活动的照片。一个月前,当社区社工负责人覃姿发出志愿者招募时,她立即响应:“需要我,我就来。”

  当得知社区计划开展青少年成长营,自己将为辖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学业支持,徐依烊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随即认真备课、自制课件,决心倾囊相授。“虽然主修生物,但我高考英语141分,多年来一直保持与外教交流的习惯。我想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开放包容的世界观。要让知识‘活’起来,文化‘动’起来!”徐依烊说,她想为城中村的孩子们推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

  罗粲则是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从龙岗区而来。这位新闻系的大一新生在这里找到了远超预期的价值。她不仅和徐依烊一起承担课业辅导、英语拓展和手工活动的教学任务,更发挥所长,成为了社区的“影像传播大使”,无论是用英语为孩子们讲解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分区,还是剪辑烟墩山国际友好公园的英文导览,她都倾注了心血。“与其在家空虚,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罗粲说道。

  她的镜头不仅记录了成长营的亮点,更成为社区国际化表达的生动窗口。当听到居民们笑着说“咱们社区越来越有国际范了。”一份自豪感在年轻人心中油然而生。

  社区共治巧解民生难题

  徐依烊和罗粲的故事,是沿港社区“趣享暑期·益起护航”青少年成长体验营的精彩缩影。据了解,居住在沿港社区的多是来外来务工人员,“小候鸟”很多,假期缺乏看管,常常扎堆打游戏,相比“高大上”的夏令营,家长们更需要“接地气”的托管服务。

  为了精准解决社区青少年暑期“看管难”“作业无人辅导”的难题,社区对接团区委,通过“专业社工+大学生志愿者”协作模式,推出纯公益的“学业支持+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社会实践”多维度服务体系。

  这不仅精准满足了家长对看护辅导的迫切需求,为返乡大学生搭建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更为服务“一老一小”民生需求提供了切实方案,实现了“一举三得”。

  记者 李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