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发布时间:2019-05-16
港口之夜
盐田双非遗纯锡茶器
占地74.91平方公里的深圳市盐田区,坐拥19.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因港口而立,因山海而兴,因人文而盛,是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具有“小而精、秀而美”的人文特色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从昔日的“文化沙漠”到今天的“人文盐田”“创意盐田”“活力盐田”,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盐田区,以21年的跨越发展实践,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机遇,立足“文化+旅游、文化+珠宝、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的多维度视角,持续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积淀出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
创新与匠心之下的“精耕细作”
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逐步打破“单点布局”的思路,大手笔投入文化产业的发展布局。通过不断强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高站位、高起点制定了《盐田区文化创意产业品质化发展战略研究》,从产业现状、国内外发展启示、品质化战略实施策略等方面对产业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可行性的规划。产业发展,政策先行。随着《盐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盐田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措施》《盐田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实施细则》等政策的落地执行,盐田逐步搭建起了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
在今年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上,盐田以“人文盐田、创意盐田、活力盐田”为主题,结合“创意+设计+艺术”的内容,重点展示滨海旅游、非遗人文、黄金珠宝、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的丰硕成果。通过承办盐田国际创意港、嘉长源国际文化产业园两个分会场,组织开展“传承的物件”“纸在沙头·鱼跃海角”、中西合壁-珠宝非遗作品展览、海洋文化滨海生活嘉年华4项活动,盐田运用山峦、海浪、栈道、港口等要素充分展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形象。
融合与交流,变革与创新始终是盐田不变的主旋律。通过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契机,积极开展深港澳广告产业大会和深港澳创意周等跨域跨界交流创新项目,盐田先后与香港、澳门的广告、文创及旅游行业协会等携手共创“深港澳新媒体会客厅”。作为国际创意港——盐田在文化广告创意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上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盐田还融合广告文创、互联网、新媒体三大产业,积极构建以广告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吸引全球资源,辐射全球市场,为多元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是深圳市推进深港合作重大战略平台之一,作为与香港一步之遥的盐田,围绕“打造粤港澳世界级旅游休闲湾区”目标,进一步打造中英街特色街区。沙头角深港一日游、粤港澳音乐节,盐田主动抓融入、抓服务,积极推进与大鹏、香港乃至泛珠三角等区域的战略合作,为带动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据了解,2018年盐田区文化创意产业71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4.5亿元,实现增加值42.18亿元。
多业态布局之下的“勃勃生机”
自身的多业态产业生态链,犹如一个不断变化的魔方。在盐田的文创产业发展中,文化IP与产业生态链运营发展,是其实施品质化发展的一张王牌。以自然资源作为发展优势和支撑的盐田区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立足现有的优势,实施品质化战略,逐步发展起自身涵盖“文化+旅游+商业+娱乐+科技+时尚+教育+互联网”等多业态产业生态链。
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唱戏,历来是盐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之道。引导辖区旅游景区、旅行社、商贸等旅游企业成立深圳市首个全域旅游协会,搭建社会组织平台,组建梅沙旅游企业联盟,通过“在盐田”APP、“发现美好盐田”“畅游盐田”微信公众号、“盐田发布”微博等媒介开展宣传推广,不仅实现了不同业态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客流互通,更为多业态产业发展搭建了多元化的投资运营平台。
经济要素的互相整合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和资本有效融合才能实现经济的最大化。盐田深知融合是永恒的主题,单打独斗、一枝独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能是渐行渐远。据此判断,盐田努力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口号,通过强化业内、跨界、跨文化的“共融”,实现人力、信息、技术、市场等诸多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流通率,使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各有所得,有效促进了盐田区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新的经济生态系统。
在加强要素整合的同时,盐田也十分注重资金投入对驱动多业态产业生态链的良性循环作用。但资金怎样投入,按多大比例投入,才能实现资金和效果的倍增效应?盐田区有着“关键推进、重点投入”的考量,在事关产业发展的大事中,盐田坚持以投入促进发展,以投入彰显效益,
先后明确了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盐田旅游、小梅沙整体改造、大梅沙海滨公园重建等重点资金投入项目,为文创产业创造了未来可期的经济效益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据了解,2017年至2018年,盐田区共投入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经费约11.3亿元,旅游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立项87项,投入项目资金达2.89亿元。
文旅融合之下的“产业之花”
盐田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蓝蓝的海洋、长长的栈道、如诗如画的人文景致,无不激起人们对这片热土的厚爱,盐田在大力推进“艺术+文化”的融合中,积极实施“迁徙当代——盐田国际艺术驻留计划”,持续打造国际文艺大梅沙村和大梅沙海洋文旅小镇,让艺术在盐田生根发芽,形成了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依托创意港园区艺奇乐艺术培
训平台,协助音乐人韩磊的“在此音乐空间”,充分挖掘民间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民间艺术资源的潜力,助力周大福博物馆、琪艺术馆、大百汇真藏美术馆、正源文化艺术馆,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盐田将艺术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通过特定的媒介符号突出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不断促进文化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的交流、感化,不仅提升了盐田的文化文艺气质,也引发了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海洋文化是盐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小梅沙作为盐田的文化名片,不仅是深圳人最近海的地方,更是深圳人心头的蓝色梦幻。近年来,盐田组织了大、小梅沙“海洋嘉年华”“黄金海岸旅游节”等活动。随着水上运动项目体验、陆地划船器大赛、沙滩美食乐翻天等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的热捧,沙滩运动会、音乐舞蹈表演等新项目也逐渐成为人们享受徐徐海风、徜徉海洋之滨的新去处。
立足人文自然资源,以旅游为主轴,以艺术为特色,盐田区充分发挥深圳风貌“展示台”和创意“激发器”功能,通过融合发展路径,不断寻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实现了盐田文创产业发展的又一次“腾笼换鸟”。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