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盐田区盐田街道:高质量社会治理奏响城区蝶变进行曲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08-26

  717日下午,一场社会矛盾纠纷“三前移”的创新项目研讨会在盐田街道召开。这场会议回顾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促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自高质量推动社会治理工作以来,盐田街道城区蝶变的乐章不断奏响:综合整治热火朝天,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长效机制不断夯实……每一个音符里都包含了盐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初心与坚守,每一分改变中都彰显了盐田街道大胆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大智慧。

  经过数年来久久为功的奋战,盐田街道片区道路顺畅,居民家门口日渐清爽有序,辖区交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港城的和谐发展,为“产业兴盐”战略的实施、为“先行示范”的探索践行奠定了基础。

  放眼未来,一座生态优越、治理有序、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新城正慢慢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项目建设忙

  城市更新为“产业兴盐”腾空间

  新机遇,新起点,高质量发展成为盐田区的核心目标。

  当前,盐田区正通过加快存量土地二次开发利用,腾出更多连片的产业用地,为辖区深入推进“产业兴盐”战略、提升产业能级乃至综合经济实力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

  近日,在由深圳市商务局、盐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招商推介会”上,盐田综合保税区拿出6.69万平方米的三块产业用地,后期将陆续释放二期围网内46万平方米可利用土地空间资源。

  盐田综合保税区是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盐田重要的产业发展空间。

  因此,迅速腾挪出用地,做好产业转型,刻不容缓。在盐田综保区二期围网促迁工作中,盐田街道成立了4个促签搬迁工作临时党支部和1个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周密部署、精心谋划,仅用时8个月就完成了综保区二期围网范围100%签约,并于去年1018日完成拆迁。

  “想了很久终于签约了,能够换一个新的居住环境肯定比现在的好很多,感谢为此付出辛劳的街道促签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盐田四村村民吴先生说。“促签工作只有短短八个月,但邻里感情却是一辈子的!”盐田街道城改办相关负责人这样概括促迁工作的不易。

  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在动员促签工作过程中,盐田街道办积极回应村民诉求,解决居民心中所虑。考虑到整体搬迁项目历史时间性及城市更新的变化性,街道多次与佳兆业公司及整体搬迁涉及的四家集体股份公司协商,最终议定由佳兆业公司向综保区二期围网涉及业主(村民)支付紧急搬迁费、过渡费、赠送个人商业面积等,大大提高了业主(村民)的签约热情。

  在盐田综保区二期围网促签工作中,盐田街道基层党员干部创新工作方法,靠心诚、腿勤、嘴勤换来了群众的满意和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盐田综保区二期接下来的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建设正在推进中。盐田边检站生活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搬迁安置补偿方案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已完成,华侨新村二期城市更新意愿也已启动征集。一批批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为盐田街道辖区打造创新创业产业重镇、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家园目标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奏响交通曲

  解货柜车围城难题,盐田港后方陆域旧貌换新颜

  盐田区因港而设,依港而兴。前些年,因城市开发建设的步伐加快,盐田港后方陆域停车供需矛盾持续加剧,货柜车围城现象一度成为困扰发展的瓶颈。

  “因为没有停车位,几年前的盐田港后方陆域车满为患,路面违停高峰时多达3000台。”货柜车司机黄华章回忆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到台风天,从盐排高速下到永安路,再到明珠道,因为车多拥堵,四、五个小时进不了码头是常有的事。

  为了破解制约盐田港后方陆域发展的困境,近年来,盐田街道以根治盐田港后方陆域乱象为重点,按照区委、区政府两个“三年”行动部署,主动联合政府职能部门、整合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大力开展交通专项治理行动,打出了一整套“交通治理”组合拳。

  “路是用来通行的,不是用来停车的,只要违停,就要查处。”盐田街道综治办主任鲍辉说,去年以来,盐田街道协调公安、交警、交通执法、市场监管等单位和部门,建立了联勤联动的工作机制,不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交警查违停,交通执法部门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运营规范。”鲍辉介绍说,在联勤联动行动中,实行的是“管车辆”与“管企业”双管齐下,尤其是针对一些长期违停、多次违停、屡教不改的企业,联合行动组会深入企业严查安全生产落实情况。“通过有效倒逼行业内部强化管理,推动了运输行业规范化运营。”

  此外,盐田区还从源头上破解“停车难”问题。2018年,在盐田港后方陆域启动投资45亿元的政府投资项目——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动工建设。预计2022年底建成后,可提供2000个货柜车停车位,还可提供包括海关、边检、车管等与货柜车和司机相关的业务。同时,优化交通路网体系,打通明珠三街、明珠五路等多条断头路,畅通道路微循环;重新开通港口A闸口,新建成进闸通道14条,极大提高了闸口操作效率及处理能力,且直通盐排高速,进一步提升进出港效率和缓解疏港交通压力。

  有效治理盐田港后方陆域,仅靠政府单打独斗远远不够。为了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在盐田区委政法委等部门的指导下,盐田街道充分调动拖车协会、港运工联会等积极性,发挥协会、商会和群众团体在社会治理尤其是交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得益于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盐田港后方陆域的变化越来越明显。“看不到违停大货车,路面畅通无阻,周围环境越来越好,跟前几年比起来,这里完全大变样了。”对于盐田港后方陆域的巨大变化,很多盐田街道居民赞赏有加。

  如今,盐田港后方陆域货柜车围城、路面车满为患的乱象基本消失,路边违法售油、占道修车等违法行为得到有力遏制,交通整治已迈入常态化成效巩固阶段,实现从“脏、乱、差”到“净、畅、宁”的蝶变,交通拥堵警情、交通事故、刑事治安事件纷纷下降,城区建设正在向高质量攀升。

  创新“三前移”

  “小事不出社区 大事不出街道”

  盐田街道地处盐田港后方路域,人口情况复杂、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城中村改造较多,促使辖区社会矛盾纠纷呈现“点多、面广、线长、量大、种类复杂、化解难度高”的特点。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3月,盐田街道启动“三前移”创新项目,通过“信息摸排前移”“宣传引导前移”“多元调解前移”,整合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实现把社会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盐田区人民调解协会会长吴宗海表示,社会矛盾纠纷“三前移”创新项目以排查、介入、化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为目标,联动社区工作站、警务室、平安易站、民意表达室等多方部门,有效化解邻里、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类型纠纷,增强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今年6月上旬,某小区业主在开车要进小区时,因为无法进入安全门,该业主当场情绪失控,踢坏了小区防火门。社区工作站领导及时责成排查员先和业主及物管处了解情况。事实清楚后,经过辖区民警、社区领导和排查员的训诫和说服教育,该业主认识到错误,赔偿了造成的全部损失,而物管处也没有再追究该业主损害公私财物的责任。一场矛盾随之而解。”盐田街道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正是由于社区工作站及时掌握信息,社区领导、相关部门和排查员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制止了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行为,起到了止讼息争的效果。

  经过5个多月的工作实践,人民群众也对“三前移”项目经历了一个从不熟悉到熟知的过程。特别是了解到排查员调解矛盾纠纷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后,辖区人民群众对“三前移”项目逐渐刮目相看。“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只要电话打进来,微信发过来,排查员都有应声、有回复,没有因时间晚而拒绝回答,也没有因是休息日而拒绝回复。这种平易近人、‘接地气’的工作态度和接待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诉求的处理方式,让越来越多的辖区矛盾纠纷当事人信赖‘三前移’项目,信赖我们的排查员。”盐田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

  盐田区司法局副局长解秋艳对该项目自运作以来获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正因为排查员的主动作为,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实现矛盾纠纷的上交率降低,具有较强的复制性和推广性,成为盐田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盐田模式”。

  据了解,盐田街道社会矛盾纠纷“三前移”项目自运作以来,排查员以“群众纠纷无小事”为行动指南,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深入小区、市场、工地、学校等单位排查多达1448人次,排查出108个社会矛盾纠纷,成功化解91宗矛盾纠纷,其中包括邻里纠纷、物业管理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合同纠纷等。同比2019年上半年,街道人民调解2020年上半年的各类民事纠纷上交率下降了51.6%

  架起民心桥

  八项“提升计划”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针对辖区居民价值诉求多元、基层矛盾易发多发等问题,盐田街道永安社区党委还创新了工作方式方法。

  永安社区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8062人,本外人口比高达1:20,大部分外来人员从事港口物流行业,是个典型的同乡村、同业村,社会管理压力很大。

  几年以来,永安社区党委始终把“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轴心领导作用,重点抓好“政治引领、阵地建设、社区环境、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文化品牌、群众参与、社区共建”等八项“提升计划”,以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实现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和谐共处、融合发展,为“双区驱动”提供坚实保障。

  在畅通社区党群沟通渠道方面,永安社区党委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升级,按照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完善了软硬件设施,着力建成全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杆。中心内分别配备了康复室、手工作坊、儿童运动馆、科普体验室、筑梦书吧、多功能室、“四点半学校”、基金会、影音室和心理咨询室等20个功能室,还根据群众需要在周六、日开展了延时服务。在满足了居民需求的同时,也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仅在2019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开展活动、服务696场次,咨询及个案163个。

  在社区环境提升方面,永安社区党委通过民生微实事先后投入160万元资金,整修社区内破损的主要道路、清理沿街架空管线、提升沿街门店招牌、沿街立面改造等项目,对严重影响社区环境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修缮,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此外,还在教育、就业、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进一步突破户籍限制,将户籍人员享有的公共服务向外来人员延伸,逐步实现“同城同策同待遇”。目前,外来人员可以无差别地享受56项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多个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方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永安社区还贴心推出社区居民服务,着重抓好一“老”一“小”两头,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儿童成长阁、老年人日间照料等社区服务项目。

  “这让我们真正体会了‘来了就是永安人’的理念,也消除了外来人员和户籍人员的‘鸿沟’,淡化了‘外来’和‘户籍’的概念。”永安社区居民黄永凤说。

  针对永安社区大部分居民为物流从业人员这一特点,社区党委还发起与企业的共促共进活动,成立了社区内各类组织、爱心企业、爱心门店、爱心家庭和爱心人士组成的“爱心联盟”,通过“爱心接力”“爱心结对”、社区基金会等形式,帮扶社区内的困难家庭。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关切为纽带,形成了社区和谐共建共享的局面。

  手记

  “蝶变”诉说盐田街道城区发展品质升级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净畅宁”;从旧日里低矮的城中村到即将崛起的产业新城;从民事纠纷上交到小事不出社区……一个个蝶变诉说着盐田街道城区品质升级带来的旧貌换新颜。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方才让如今的盐田港后方陆域交通环境焕然一新,让货柜车围城、路面车满为患的乱象基本消失,让社会矛盾“三前移”,向外界展现出了一道靓丽的城市治理风景线。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协同联动,需要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智慧和绣花针引线一样的耐心。

  白天黑夜、寒来暑往,那些奔走在盐田港后方陆域综合治理一线的工作者们,助力引入声呐抓拍系统,严查货柜车鸣笛扰民;协调清理后方陆域4块政府储备用地用于建设临时停车场,有效缓解货柜车停车矛盾……每一项措施的执行和成绩的取得,都倾注了一线治理者的心血和汗水。

  在社区里的项目排查员,则当好街道、社区、项目组的桥梁和纽带,针对小区、企业、工地和商铺等矛盾纠纷的不同特点,联合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共同化解疑难复杂纠纷,还与辖区民警、网格员、治安员、平安易站进行沟通和协调,夯实“五联五融”。

  作为懂行的调解员,他们深知提高社区邻里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依法理性维权,远比他们成功调解纠纷重要得多。在做好调解工作的同时,调解员队伍还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送法”活动。

  在构建社区和谐关系的过程中,社区党委工作人员发现,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交流的居民多了,社区里的小孩和老人都各得其所。这种无差别的公共服务,也让外籍居民有了“来了就是永安人”的理念。

  盐田街道无论是城市更新项目顺利开展,盐田港后方陆域综合治理,还是“三前移”项目、“八项工作计划”在基层治理落地开花,一项项改革攻坚,既凝聚着一个个城市治理者的担当与坚守,也包含着一个又一个普通市民的理解与支持。

  在盐田街道开展的各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最美的风景是人。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张秀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