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盐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发布时间:2015-10-15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职能、机构设置。
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区三防办)是区政府主管全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水务、三防、气象、地面坍塌防治工作的职能部门。
机关内设5个科室:办公室、环境保护科、三防管理科(水土保持科)、供排水科、环境和水政执法监察大队;1个下属正科级行政机构为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2个下属事业单位为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区防洪排涝设施管理所(区水土保持监测站、区水库及水资源管理中心)。加挂深圳市盐田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区三防办)牌子。
区防洪排涝设施管理所为我局下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负责辖区内防洪排涝设施运行管理;负责辖区内水土流失监测及经审批水保项目的监管工作;负责辖区内政府所属水库、山塘的运行管理及水资源管理。
(二)人员、车辆构成情况。
局本级和下属事业单位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共有人员37人,其中:在编人员24人,雇员5人,临聘人员7人,退休人员1人。区防洪排涝设施管理所共有人员25人,其中:在编人员6人,临聘人员19人。
7月14日车改启动前有公务用车17台,车改完成后我局本级和下属事业单位保留公务用车7台,其中执法执勤、环境监测、巡查抢险车辆6台,一般公务车辆1台。
(三)决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1.开拓创新,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竭尽全力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今年1月我区唯一代表深圳市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但省级推荐未能进入前二名。我局不懈怠、不放弃,转变思路,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向市发改委建议以计划单列市形式向国家发改委直接申报,通过各种渠道坚持不懈地向国家发改委汇报和沟通,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市委市政府有关专家领导的指导、支持和肯定。目前,正组织国家级咨询单位开展“申报方案编制”并完成初稿。二是运行完善生态文明考核制度作为全年改革创新重点项目,将“生态文明建设年度任务考核”纳入对11个区直单位、4个街道办和4个驻盐单位的单位绩效和干部勤政考核内容。该改革项目在7月份荣登深圳市“改革英雄榜”,成为全市16个超百分项目之一。三是依托专家智囊探索制定创新项目。开展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研究,由以GDP为重心转向GDP与GEP并重,初步构建了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GEP核算体系。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四是全面部署和迎接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强力推进盐田港码头岸电设施建设,现已制定地方补贴和奖励政策。完成《盐田区田心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初稿编制。编制了《盐田区企事业单位自愿性清洁生产专项资助计划操作规程》,全区首次3家单位开展并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014年6月,我区荣获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原环保实绩考核)全市首个“三连冠”。在全市各区和各市直单位部门中唯一荣获市治污保洁工程领导小组特别奖,其中珠宝废气治理项目成效显著,获得2013年度优秀项目奖。2013年度市污染物减排工作考核优秀。
2.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环境整治保障环境质量。强化工业废气治理,全区需改造的88家珠宝加工企业全部完成废气处理设施技术升级,补贴660.5万元,全面达到“无色无味无噪”的排放标准。经请示区政府同意,进一步调整规范黄金珠宝加工业环保准入门槛,新项目仍按照“无色无味无噪”的标准进行验收,确保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重点整治扬尘污染,制定《盐田区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由区领导带队开展联合检查,对4家存在较大污染隐患的在建项目督促落实整改,6个重点扬尘污染源完成出入口硬底化工程;继续实施盐田港后方陆域洒水降尘工程,11月起增加洒水路段和频次,做到基本全覆盖。从严查处违法行为,针对辖区主要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共出动1075人次,检查工业企业、在建工地等578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45份,立案28宗,罚款77万元,妥善处理信访案件843宗,对投诉激烈的2家建筑工地安装24小时噪声在线监测设施。严把审批关,从源头保障辖区环境质量,截止12月25日,共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184项,其中否定15宗,退档20宗。实施海域保洁和盐田河、沙头角河保洁,确保水景观良好。环境监测监控一期正常运行,有效累积监测数据,二期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完成全部25家规模以上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油烟在线监控安装建设,实现数据正常传输。2014年,我区饮用水源、地表水、近岸海域等各类环境要素达标率100%,空气优良天数358天,同比增加18天,优良率为98.1%(去年同期为94.7%);PM2.5年均浓度为28μg/m³,同比大幅下降21.3%,全市第一;盐田河水质多次达到Ⅱ类标准,仍然是全市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3.民生为本,全力推进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小梅沙片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圆满完成预期目标,获得片区群众的高度肯定,在区人大专题评议中荣获满分及第一名。盐田港后方陆域西南片区3#、4#加压泵站如期完成通水,为盐田高级中学顺利开学提供保障。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继续领跑全市,二期工程15个小区全面进场施工,三期工程计划完成全区所有2000年以前建成使用不合格管材的老旧小区改造,已经获得项目建议书批复。着力打造双水源、两路供水保障体系,盐田至大梅沙第二供水管道工程施工单位已进场开始施工,三库连通盐田港水厂原水管一期工程完成施工准备,二期工程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继续推进排水小区管网改造,完成11个排水达标小区创建,创建率和面积覆盖率保持全市领先,组织开展“白改黑”和新建路段排水设施移交工作,督促各责任单位年底前完成整改和移交工作,启动辖区“三不管”道路排水设施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减少污水直排,大大降低水体污染负荷。盐田河修复提升二期工程基本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工程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沿河环境。
4.防抢结合,做好三防和地面坍塌防范工作。在成功抵御“3.30”和“5.11”大暴雨后,及时分析灾情,提出相应对策,完成了大梅沙-东部华侨城片区防洪排涝系统调研,重点开展了诗宁里别墅区、旧山边村、黄必围村内涝整治工程设计,沙头角片区防洪排涝工程正在向市发改委和规划国土部门申报可行性研究审批。进一步完善三防应急抢险机制,公开筛选了3家具备相关资质的三防应急抢险工程施工队伍并确定了轮候顺序,购置了2批三防物资和5台中型移动抽水泵,举办实操培训,开展了全区首次三防暨地面坍塌实战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完成了全区76条“三不管”道路排水管线和42条暗渠化河道、排水暗涵专业化检测,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8处区域进行了应急围挡,完成了治理方案设计;全年妥善处置13起地面坍塌(隐患)事故,共奖励有效地面坍塌隐患举报3名群众,发放奖金2500元。
5.多措并举,营造浓厚的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一是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看在线监测,吸负氧离子”、绿色骑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巡回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世界环境日宣传等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盐田区第二届“环保达人”评选活动,社会各界、各层次人员踊跃参与。大力推动盐田污水处理厂开展省级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的提升工作。二是构建环境应急制度及宣教。完成了《盐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送审稿)》和《盐田区大气污染应急预案(送审稿)》的编制,提请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印发,组织辖区100余家企业进行了企业环境安全教育培训,同时筹备策划开展辖区环境应急演练。
二、收入决算说明
2014年收入决算2977.9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541.98万元,其他收入435.94万元。
三、支出决算说明
2014年支出决算2953.2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支出2560.65万元。
2014年财政拨款支出按用途划分,基本支出667.75万元,占26.08%,其中:工资福利支出458.91万元,含人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和绩效工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111万元,含退休费、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和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95.42万元,含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物业管理费、维修(护)费、培训费、工会经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等,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支出2.42万元,主要为办公设备购置;项目支出决算1892.90万元,占73.92%,主要支出项目有:生态文明建设业务经费、环境保护业务经费、防汛抗旱及水土保持经费、供排水及水资源工作经费、地面塌陷防治工作经费、海域保洁经费、盐田港后方陆域洒水降尘经费、“三不管”道路排水设施维护及暗渠化河道、箱涵维护管养清疏经费、环境监测支出、水库及防洪设施运行维护经费、雇员及临聘人员经费等。
四、“三公经费”支出说明
201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共31.22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万元。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30.01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支出0万元,公务用车全年运行维护费支出30.01万元,平均每辆车费用约为1.77万元。
3.公务接待费支出1.21万元,主要用于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成果,本年度本单位使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国内公务接待9批次,128人次。
201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较2013年同比减少,具体原因为公务用车改革收回车辆10台,且2013年经区委区政府和市外事办审批同意,我局1人随同区政府团组因公出国,而2014年我局没有因公出国任务。
五、单位需要说明的特殊事项等
我局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