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17-12-06
1、痒—难受: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发烧、喉咙痛、头痛、浑身没有力气等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主要是身体躯干、其次是头面部、而四肢相对较少。早期的皮疹是亮晶晶的水疱,奇痒无比(存在个体差异),挠痒过程还可能引起反复感染。
2、传播方式多:可以通过擤鼻涕、咳嗽等呼吸道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到患者或者接触到被患者疱液污染的物品传播。
3、传染性强:从发病前1-2天就具有传染性,一直到疱疹干燥结痂为止。既往未得过水痘或保护性抗体低,与患者密切接触,约90%会得水痘。相关科学研究表明,水痘的传播系数为7~9,传播能力是“非典”(SARS)的三倍左右。
4、没有特效药:主要采取退烧、抗病毒、止痒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5、突破疫苗保护:水痘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许多“突破病例”(接种疫苗后,还是患病),但症状较轻微,恢复较快。
6、致畸性:怀孕早期的孕妇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导致胎儿畸形。
7、带状疱疹:患者水痘好了,病毒还是会在体内潜伏下来进入休眠状态,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0%的患者在劳累、疾病、压力过大等情况下会出现病毒复苏——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缠腰”),疼痛让人寝食难安,可多次发作,年龄越大症状往往会越严重。
预防控制措施
1、如果家中孩子被确诊为水痘,应在家休息,请不要让孩子去学校、幼儿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直到患儿水疱全部干燥结痂后。
2、患病期间,避免患儿与家中其他人(特别是老人、孕妇等高风险人群)交叉感染,不共用毛巾,勤洗手,勤换洗衣服和被褥。
3、患病过程中,要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出疹后,高烧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4、出痘期间,可在医生的指引下使用适当的止痒药物,切忌使用一些氟轻松等糖皮质激素药膏,涂抹后反而会激活水痘病毒,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疾病恶化。
5、患儿康复后,应对他的玩具、衣物、被褥、生活用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如煮沸、暴晒等方法。
6、目前,接种水痘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自2017年11月起,我省水痘疫苗接种流程已变更为2针次,因此建议4-6岁学龄前儿童补种第二针。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