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盐田区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2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驻盐各有关单位:

  现将《盐田区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盐田区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盐田区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关键时期。加快城市供水安全系统建设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推动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供水安全需要的重要保障。根据市水务局关于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意见以及《盐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为确保我区供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在全市率先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及人水和谐的目标,结合我区供水和水资源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在市水务局指导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务事业发展,全面加强供水和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供水管理,水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保证了全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

  1.水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原水供应体系初见雏形。

  围绕城市供水“稳量升质”,完成了一批蓄、提、引水工程和管网改造建设工程,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水资源配置与城市供水体系,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要求,确保了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

  截止2010年底,全区共有蓄水水库10座,其中供水水库6座,总控制集雨面积12.73平方公里,总库容579.2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462.72万立方米,按50%、75%、97%保证率的可供水量分别为1244万立方米、1118万立方米、881万立方米,2010年水库供水量为802.3万立方米。由于本地水源无法满足用水需求,我区主要依靠境外引水弥补片区用水量缺口,利用老虎坳泵站抽取深圳水库东深水解决用水需求,全年引入境外水量2146.8万立方米,已基本形成以引境外水为主、利用本地水资源为辅的原水供应格局,基本满足了全区原水供应需求。

  盐田区供水水库概况

序号

水库名称

水库规模

河流

集雨面积(平方公里)

总库容(万立方米)

正常库容(万立方米)

可供水量(万立方米)

2010年供水厂水量(万立方米)

50%

75%

97%

1

上坪

小(1)

陈坑村山沟

2.13

221

170

248

207

139

189.5

2

叠翠湖

小(1)

小梅沙河

4.28

146

129

331

294

232

140.6

3

骆马岭

小(2)

盐田河

2.13

60

51

224

208

172

198.9

4

正坑

小(2)

沙头角河

1.92

41

26

202

188

155

139.9

5

三洲塘

小(2)

盐田河

1.54

55

38

162

151

124

133.4

6

红花坜

小(2)

盐田河

0.73

57

50

77

71

59

合计

12.73

579

463

1244

1118

881

802.3

  2.理顺供水管理体制,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原由深圳水务集团、盐田港集团、盐田供水公司、梅沙供水公司多家供水,统一由深圳水务集团负责。目前,全区仅有小梅沙片区由特发小梅沙旅游中心负责供水。全区基本实现管网互通、统一供水,水质保障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十一五”期间,新建了三洲田水厂,搬迁了梅沙上坪水厂,初步建成三洲田片区给水管网,完成了东部华侨城供水管联通工程,实施了盐田四村管网改造等供水保障及管网改造工程。至2010年底,全区共有水厂7座,制配水能力16.3万立方米/天,2010年总供水量为2949万立方米。全区主要水厂出水水质达到2006年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改善供水环境、提升供水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辖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盐田区水厂供水情况一览表

供水企业名称

水厂名称

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天)

供水范围

供水水源

2010年供水量(万立方米)

深圳市水务集团

沙头角水厂

4.0

沙头角片区

深圳水库老虎坳泵站正坑水库(DN500)

1103.2

盐田港水厂

7

盐田片区

深圳水库老虎坳泵站钢管DN1200、混凝土管14公里

833.2

盐田水厂

1

红花坜水库、三洲塘水库(DN400)

132.9

骆马岭水厂

1.5

骆马岭水库(DN400)

174.6

上坪水厂

1

大小梅沙片区

上坪水库(DN400)

309.3

小梅沙特发动力部

小梅沙水厂

1

叠翠湖水库(DN400)

125.9

东部华侨城

三洲田水厂

0.8

华侨城片区

三洲田水库

270

合计

16.3

2949

  注:表中未计入沙头角水厂1.2万立方米/天的旧水厂规模

  3.节水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为有效推动节水城区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城市和社会领导小组。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进一步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工作,按照《深圳市水量平衡测试实施办法》、《深圳市计划用水办法》、《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管理办法》等节约用水的配套法规、规章要求,实施了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推行单位用户计划用水及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开展了水量平衡测试与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加大了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为推动全区企业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促进节水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用水节水效率,在全区范围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设备。目前,全区节水器具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在节约用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10年辖区万元GDP水耗9.8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33%。

  4.水源保护能力不断增强,水政执法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成立了区水库管理及水资源调度中心,将骆马岭、三洲塘、正坑、红花坜、望基湖、大水坑、上坪等7座水库纳入区政府统一管理;成立了区水政执法大队,对水源保护、二次供水、节水等开展执法行动;制定了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加强值班和隐患排查、加强水质检测、建立生物预警机制、安装监控设备等,全面加强了水库水源、供水设备监管,确保了供水水质安全。

  5.建成一批雨洪利用工程,非传统水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我区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主要有海水利用、再生水利用和雨洪利用。

  雨洪利用方面,“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大梅沙上坪水厂补水工程、石古坑沟雨水利用工程、古岭山雨洪利用工程、望基湖水库扩容工程、骆马岭水库扩容工程和正坑水库扩容工程。

  再生水利用方面,建成盐田污水处理厂(12万立方米/天)和小梅沙污水处理厂(0.5万立方米/天),东部华侨城建成10个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系统。其中盐田污水处理厂配备了深度处理、中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约2000立方米/天,东部华侨城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日处理能力达到3000立方米/天,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处理后用水主要用于市政杂用、周边绿化等。

  海水利用方面,盐田港直接抽取海水用于冲洗码头。

  6.水务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水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十一五”期间,区水务规划控制得到加强,编制了《盐田区“十一五”供水规划》、《盐田区防洪排涝及雨洪利用建设工程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区政府按照水务一体化改革思路,初步理顺水行政、执法、监管、建设、维护关系,使内部机构进一步健全,职责关系基本明晰,水务建、管、养体系不断完善。

  (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区供水系统不断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水源保护能力不断增强,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得到推进,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水资源分配不均,供水保障程度不平衡。

  一是原水供应东西部不均衡。全区现有7座供水水厂中,沙头角水厂、盐田港水厂、盐田水厂和骆马岭水厂等4座水厂集中在西部区域,其中沙头角水厂和盐田港水厂为我区主力水厂,可通过本地水库水源、境外水源进行调度供水,原水供应安全保证程度较高。东部区域仅有三座小水厂,分别为三洲田水厂、上坪水厂、小梅沙水厂,每座水厂日处理能力小于1万立方米,只能通过本地水库水源供水,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保障率低。

  二是本地水源储备能力不足。由于本地水源均为小型水库,本地水源储备能力不足。2010年,我区水库水源供水量是802.3万立方米,只占全区供水量的27.2%。境外引水水源工程投入使用虽使我区水资源紧缺状况有所缓解,但近年来公众对现有小型水库水源的保护意识逐渐淡薄,水库保护压力增大。

  三是全区用水需求增长快速。全区共有供水水厂7座,设计供水规模16.3万立方米/天。2010年原水取水及总供水量为2949万立方米。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有关用水标准,结合最新出台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2015年我区规划常住人口22万,全年需水量4000万立方米。

  2.小水厂设施简陋、供水管网老化,影响供水能力和饮用水质。

  一是小水厂处理能力不足,工艺落后。全区共有7座供水水厂,其中盐田水厂、梅沙上坪水厂、小梅沙水厂、三洲田水厂4座水厂日供水能力小于或等于1万立方米/天,骆马岭水厂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天。小水厂工艺简单、设备陈旧,出水水质难以保障。

  二是部分供水管网老化,影响水质。部分供水市政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管径偏小,供水水压、水量保证率低。部分住宅小区建成时间较早,管网残旧,部分仍在使用镀锌钢管或铸铁管作为供水管材,腐蚀严重,导致高漏耗率和供水二次污染,影响水质。其中,小梅沙的供水管网老化程度较为突出。

  经初步调查,目前全区有7个自然村、29个多层居民小区、15个高层居民小区总计51个小区仍使用2000年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镀锌钢管或铸铁管,导致用户水龙头水质明显下降和渗漏严重,部分小区存在明显“黄水”、杂质沉淀等现象。

  三是部分区域管网需要完善,保障率低。梅沙片区仅靠共同沟隧道中一条DN600供水管与城市主供水管连通,一旦出现管线爆裂问题,梅沙片区供水将受到严重威胁。此外,大梅沙和小梅沙之间仅有一条DN400供水管相连,小梅沙供水保障程度不高。总的来看,我区东部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低于西部地区。

  3.境外引水依赖度高,水源单一存在断水风险。

  我区本地水资源短缺,供水主要依靠境外引水。2010年全区境外引水量已高达总供水比重的72.8%,本地水源供水802.3万立方米,引入境外水量为2146.8万立方米。全区水源主要依靠东江引水,通过莲塘老虎坳泵站供往沙头角水厂和盐田港水厂,未形成双路水源供水,水源单一。一旦东江水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持续干旱或泵站及管线因故障长时间维修,将导致我区“水荒”、“无水可抽”,沙头角片区、盐田片区等主要依靠单一境外水源的区域将面临无水可用的严峻形势。

  4.本地水源利用不够,非传统水资源开发进度较慢。

  一是本地水资源供水利用率不高。本地6座供水水库修建较早,质量不高,且水库地势较高,为保安全,蓄水较少,丰水期还需泄洪,造成水资源浪费,而到枯水期,本地水库甚至出现干涸现象。

  盐田区供水水库2010年水资源供水利用率

水库名称

上坪水库

叠翠湖水库

骆马岭水库

正坑水库

三洲塘水库

红花坜水库

可供水量万(立方米)

248

331

224

202

162

77

实际供水量万(立方米)

178

174

207

139.9

179

水资源利用率

0.72

0.53

0.92

0.69

0.75

  二是全区雨洪资源利用率较低。“十一五”期间,仅建成盐田万科中心和东部华侨城低冲击雨水开发系统,其余雨洪利用工程规模较小,利用水平也较低。

  三是由于受管道铺设、宣传、水价、心理接收能力等影响,再生水利用仅限在小范围内应用。

  5.水资源保护有待加强,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全区现有上坪、叠翠湖、骆马岭、正坑、三洲塘、红花坜等6座供水水库,水库占地红线和管理范围不明确,库区转地工作进展缓慢,生态建设工程用地难以落实,水源保护范围未实现封闭管理。此外,区、街道水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区级水务行政管理人员兼职多,街道一级缺乏相关机构和人员,水政执法和监督力量仍较薄弱。社会水资源保护科普知识普及率较低,公众意识不强。水务管理现状和现代水务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把加强供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我区“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客观分析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高起点、高标准提出“十二五”时期的全区供水安全保障的目标和任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障全区居民的基本供水权益和安全,确保饮水安全,保障生产用水,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辖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坚持人水和谐原则。全区产业布局、经济结构和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合理调配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原则。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提高用水效率,严格实行水总量控制,抑制需求过快增长,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改善水环境。

  坚持水资源综合管理原则。通过完善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需水管理、规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可持续利用。

  (二)规划目标。

  以完善水源建设和加强供水设施改造为重点,继续推进相关原水输送系统和应急备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水源保护;推进再生水、雨洪利用系统建设;整合现有供水水厂,全面实现区域集约化供水,进一步提高供水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城市供水水厂工艺和市政供水管网改造,逐步构筑“灵活调配、安全优质”的城市供水安全格局,保障居民饮水健康。

  供水水源安全保障目标:力争通过五年建设,进一步完善辖区水库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引用境外水源体系和原水输配管网,水源工程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全区“十二五”期间正常用水和应急备用水量需求,形成沙头角水厂和盐田港水厂双路境外水源为主、本地水库水源为辅的格局,提高本地水源利用率,提高区域原水安全保证程度。

  水厂及管网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整合水厂布局,逐步关停工艺落后、规模小的水厂,最大程度地采用集中供水方式,水厂出厂水及市政供水管网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及《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要求;全区各片区供水系统互连互通,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供水保障程度达到97%以上。

  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目标:再生水、雨洪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利用规模能够满足“十二五”期间全区市政杂用及盐田河、沙头角河的生态补水要求。

  节水型城市创建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区万元GDP用水量≤8.6立方米,供水管网水量损失率≤1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0%,节水器具普及率≥98%,再生水利用率≥30%。

  盐田区供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目标指标

评价项目

指标性质

标准及要求(2015年)

一、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供水保证率

约束性

供水保证率≥97%

供水能力

约束性

供水工程供水能力≥0.53亿立方米,水厂日供水能力≥16.3万立方米。

供水普及率

约束性

自来水供水普及率100%

供水水质合格率

约束性

供水企业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106项要求。

二、城市节水体系

节水达标率

约束性

万元GDP用水量≤8.6立方米,供水管网水量损失率≤1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0%,节水器具普及率≥98%,再生水利用率≥30%。

节水制度建立

预期性

形成完善的节水法规、行政、经济技术和政策、宣传教育体系。

三、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

约束性

水库水源地水质达到Ⅱ~Ⅲ类标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面源污染治理率65%。

  三、主要任务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全区形成以本地自产水、东深水及东部水相结合的原水供应保障体系;对沙头角、盐田港、上坪等水厂进行合理分工,加强引、蓄、供、用、管等供水综合管理,建立协调统一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通过创建节水城市,完善各项节水措施以及不断推进再生水、雨洪水利用,提高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全面提升我区水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供水保障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今后五年要重点规划实施以下七大任务:

  (一)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完善原水供应体系。

  1.实现全区双路原水供水体系。维修改造沙头角水厂至盐田港水厂DN1200原水管,保障盐田港水厂原水供应;推动东部供水盐田支线工程建设(设计供水规模18万立方米/天),使盐田港水厂实现东部水和东深水双路原水供应;盐田港水厂至沙头角水厂泵站及附属原水管工程(设计日输水规模5万立方米/天),使沙头角水厂实现东部水和东深水双水源供水保障体系。

  2.提高本地水资源利用能力。配合东部供水盐田支线工程建设和小型水库联网工程,规划骆马岭水库、三洲塘水库、红花坜水库原水引至盐田港水厂工程,提高本地水库水源利用率,同时作为应急备用水源,提高辖区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后,以水库供水水源保障率50%计算,每年可增加供水水源208万立方米。

  通过境外引水和本地水库自产水,预计到2015年,全区供水水源可利用量约为0.53亿立方米,高于需水量预测,用水需求得到保证。

  3.完善应急机制。修订和完善城市供水系统应急预案,督促相关单位针对城市水源可能遭受污染、供水设施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城市主要配水管网发生人为或(地震、台风、洪水等)灾害造成重大事故,以及供水调度及自控系统可能遭受恐怖活动破坏、战争破坏等情况,编制城市供水系统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体系、应急专家诊断体系、日常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物资和资源储备等内容。

  (二)优化自来水厂布局,提高水厂出水水质。

  1.优化水厂布局。水厂布局建设按照分片集中、规模经营原则进行调整,并根据分阶段供水指标适度超前建设。推进水厂整合,逐步通过较大水厂的管网覆盖作用,强化主力供水厂常规工艺、增加适宜的深度处理工艺,替代和取消部分效率低的小水厂,逐步实现水厂的规模化、集约化建设。

  规划实施后,沙头角片区和盐田片区将主要由沙头角水厂和盐田港水厂负责供水,骆马岭水厂、盐田水厂和小梅沙水厂等小水厂将逐步关停,大小梅沙及东部华侨城片区主要利用上坪水厂、东部华侨城三洲田水厂供水,在上坪水库、叠翠湖水库等本地水库水量不足时再通过盐田港水厂进行补充。盐田港水厂扩建后规模达到10万立方米/天供水能力。

  2.提高出水水质。为进一步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增加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沙头角、盐田港、上坪、三洲田水厂按优质饮用水标准强化常规处理工艺,逐步增加适宜的深度处理工艺,到“十二五”期末,沙头角、盐田港水厂出厂水质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所有供水企业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106项要求。

  “十二五”期间盐田区供水布局规划

水厂名称

2015年水厂供水规模(万立方米/天)

供水水源

供水片区

沙头角水厂

4.0

东深水、正坑水库

沙头角片区

盐田港水厂

10

东部水、深圳水库、骆马岭水库、红花坜水库、三洲塘水库

盐田片区大小梅沙片区

上坪水厂

1

上坪水库

大小梅沙片区

小梅沙水厂

1

叠翠湖水库

大小梅沙片区

三洲田水厂

2

三洲田水库

东部华侨城

合计

15

注:上坪水厂、小梅沙水厂本地水不足的情况下由盐田港水厂供水,故总量中扣除。三洲田水厂按实际需求1万立方米/天计

  注:小梅沙水厂只提供非饮用水

  (三)实现全区供水管网互连互通,提高供水保障率。

  1.提高管网效率。解决局部地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不高问题,整体提升全区供水安全保障水平。通过2-3年时间,解决存在水质、水压有效投诉较多小区的供水问题;不断提高管网基础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管网信息化管理工具,进一步提升管网运营管理水平和健全饮用水安全管网保障体系,提高管网运行效率,降低漏损率及二次供水能耗。

  根据《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区管网漏损率应控制在12%以内。为解决供水压力过大、管径过小等问题,通过加大对管网水压的监控和调节力度,有计划地进行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规划“十二五”期间市政供水管道每年更新4%,共计改造14公里管网。

  2.实现全区管网互通。建设盐田港水厂至梅沙片区供水管连通工程,沿盐葵公路新建DN800供水管为梅沙片区供水,与现状共同沟DN600供水管形成梅沙片区双路供水;建设大小梅沙供水管连通工程,铺设DN400供水管,实现全区各片区供水系统互连互通;建设大梅沙至小梅沙共同沟,实现小梅沙水厂关停后小梅沙片区双路供水;积极推进老化管道改造工程,选择封闭性能高、输送水质佳、水力条件好、设备控制灵、建设投资省的新管材、新阀门,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和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到“十二五”期末,全区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供水保障程度达到97%以上。

  (四)推进再生水工程建设,加强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

  1.推进再生水工程建设。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优水优用、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的要求,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根据全区再生水利用需求及实际利用条件,“十二五”期间主要依托盐田污水处理厂,分析各片区再生水用户需求及利用条件,规划再生水利用布局,按照2万立方米/天再生水处理及利用规模实施,提供河道生态补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

  据全区再生水潜在用户需水量分析,“十二五”期间盐田再生水系统主要以满足现状潜在大用户和提供河道生态用水为主。再生水最高日需水量约14504立方米/天,其中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需水量为4104立方米/天。

  盐田区现状潜在大用户及其潜在需求

潜在用户

替代用水

再生水潜在需求量

盐田港区

堆场、码头的生产、施工用水、浇洒水等

1080

保税区

冷却、空调水、浇洒、低品质用水

1000

区行政文化中心

公共建筑冲厕、浇洒、空调

110

区工青妇活动中心及  沙头角区域其他用户

浇洒用水、冷却用水、码头冲洗用水、施工用水、低品质工业水等

1050

  盐田区“十二五”期间再生水潜在需求总表

分项

潜在用户

城市杂用水

河道景观补水

合计

再生水需水量(立方米/天)

3240

864

10400

14504

  按“以需定供”原则,“十二五”期间再生水设施规模规划为2.0万立方米/天,其中供城市杂用水、潜在大用户的再生水设施规模为0.5万立方米/天,供应河道景观补水的再生水设施规模为1.5万立方米/天,再生水水厂出水水质要求应达到《深圳市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JG32-2010)的再生水质控制标准。

  2.开展雨洪利用工程。开展雨洪资源利用、挖掘本地水资源潜力是盐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之一。针对不同地区(山区、建成区),分别采用蓄、提、引水工程挖潜改造以及修建河道滞蓄工程等形式缓解防洪压力,收集雨水用于市政及生活杂用,并满足河道生态补水要求。“十二五”期间通过有关工程措施,提高雨洪水利用规模:改造望基湖水库,并为深圳外国语学校提供杂用水;建设老虎涧引水工程、石古坑引水工程、成坑村引水工程、恩上冲沟引水工程、深坑水引水工程、成坑沟雨洪利用工程和盐田三村、四村引水设施改造工程。

  3.有效利用叠翠湖水库水。鉴于小梅沙水厂存在制水工艺落后、水厂规模偏小等问题,从规划上推进该水厂关停工作,将叠翠湖水库水引至上坪水厂及作为非饮用水供小梅沙海洋世界使用,富余水量供周边区域市政杂用。

  4.逐步提升海水利用水平。根据区海水利用需求和条件,“十二五”期间全区海水利用以直接利用为主,将海水作为盐田港码头冲洗用水。

  (五)政府牵头,企业实施,加快推进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

  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是一项最基本、最普通、最重要、最广泛的民生工程,是落实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的现实需要,是政府为民办实事、提高民生净福利的最直接体现。“十二五”期间,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实施全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

  1.采取“用户自愿,政府补贴”、“政府牵头,企业实施”、“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改造接收,统一管理”的原则,推动实施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推进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授牌工作,实现多层住宅小区优质饮用水达标率≥50%。

  2.对全区居民小区中使用的国家明令禁止的供水管材集中进行更新改造,使用户龙头水质全面达到“新国标”要求,实现优质饮用水入户。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以上;小区供水漏损率≤5%;取消供水“中间层”,由供水企业直接向用户抄表收费。

  3.3年内完成纳入市政府优质饮用水入户小区工程改造,主要内容是对小区总水表、埋地管线、公用水池(箱)等供水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六)创建节水型城市,鼓励公众广泛参与。

  1.强化节水管理。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大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加强工程水量漏损管理,加强工业用水节水管理,推进工业用水技术研究,不断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减少企业取水量,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2.完善取水制度。完善取水许可制度,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求,从严从紧核定用水户的取用水量,严把新证发放、更换关,对取用水户做到明确许可取水量、年度取水计划、取水计量措施和节水目标。

  3.完善节水机构。完善我区节水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及管理资金,或者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全区节水管理和节水型城市建设,不断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有效推动节水管理工作。加强对节水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4.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以及节水宣传周和各项水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等重大水事活动进行节水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辟节水宣传栏目、刊播节水公益广告,争取全区各界广泛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

  (七)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水务业务管理水平。

  1.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按照水利部提出的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思路,我区“十二五”期间实行严格的水资源分区总量控制,作为取水许可审批、执法检查、水资源管理依据;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制度,保障全区取水许可发放总量不突破所在区域的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确保取水许可制度全面落实。

  2.加强小型水库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按规定对区域内小型水库工程的管理范围进行确权划界,对库区水资源进行保护,明确保护范围,设置明显界桩、标志和警示性标牌。加强小型水库管理与维护,贯彻执行《深圳市小型水库管理暂行办法》,落实管理人员、落实待遇,明确管护范围、管理职责,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到“十二五”末,全区水库水源地水质达到Ⅱ~Ⅲ类标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面源污染治理率65%。

  3.加强行业监管。加强政府对供水行业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行供水承诺和规范化服务达标活动,增强供水企业服务意识,全面提高企业供水保障服务水平。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供水水质的监管水平,提高公众参与监督的意识。

  盐田区“十二五”期间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实施项目

序号

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项目)

建设内容及规模

原水供应保障项目

1

东部供水盐田支线工程

分水口、输水隧洞、提升泵站、输水管道

2

沙头角水厂东部源水中途泵站

泵站规模5万立方米/天,扬程15米

3

沙头角水厂-盐田港水厂原水管维修

对原有DN1200原水管维修改造

4

骆马岭水库、三洲塘水库、红花坜水库原水引至盐田港水厂

结合东部供水盐田支线工程铺设管道

水厂优化项目

5

沙头角水厂深度处理工程

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6

盐田港水厂深度处理工程

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7

盐田港水厂扩建工程

7万立方米/天扩建至10万立方米/天

供水管网连通及改造项目

8

沙头角片区、盐田街道片区和大小梅沙片区之间的互联互通

维修改造管线1.2公里,新建管线8.1公里,提升泵站1座

9

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

对老旧小区供水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10

年度更新市政供水管道

改造14公里管网

非传统水资源开发项目

11

再生水处理建设和利用

远期按照2万立方米/天建设及管道规划

12

望基湖水库恢复利用工程

管道修复、盐田河补水

13

老虎涧上游雨洪利用工程

铺设DN100管,长度150米

14

恩上水库至海山公园引水工程

铺设DN200管,长度1870米

15

深坑水引水工程

铺设DN100管,长度2200米

16

成坑沟雨洪利用工程

铺设DN200管,长度1135米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项目

17

水库围网建设

18公里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为实施规划提供组织保障。

  全面贯彻实施中央、省、市政府关于供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和本规划,切实把保障供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区政府切实加强对水资源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规划实施,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把规划确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及主要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组织责任体系和协调机制。以政府行为为主体,切实加强政府对供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规划落实工作列入各部门领导的考核目标,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真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

  (二)划分事权,明确投资主体,确保工程实施。

  按照有关市政府与区政府事权、政府与市场事权、受益者权责的划分,明确各类水务工程的投资主体,政府在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中着眼于国民生计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方面,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激励社会各界增加对供水工程和节约用水的投入,探索建立对从事保障公共供水安全、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活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以奖代补的机制。调整财政支出比例,增加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投入,制定和出台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用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用经济手段调节水事行为。

  根据涉水工程建设性质,原供水管道、泵站建设由政府投资,水厂建设由社会筹资。结合当前再生水实行厂网分开投资运营的实际,鼓励私营资本进入再生水厂建设投资,建立起与市场接轨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再生水厂和从事再生水厂经营活动。

  (三)强化执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强化对辖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提高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能力。强化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供水和水资源管理的监督职能,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措施,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监管,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关系,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地下水行为,切实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水事行为,推进水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参与程度。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规划宣传和引导,让社会公众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作用和水事决策情况,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认同程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项目的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反映公众意愿,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媒体对使用再生水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市民对再生水的认知程度,消除对使用再生水的心理障碍,使人们对再生水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逐步将再生水广泛用于市政景观、工业园区、服务业、住宅小区等领域。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