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盐田阅读沙龙“山川上的中国”聊爱情,谢柏梁详解牡丹长生

来源:盐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 发布时间:2018-07-20

  2018720日,由盐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主办、盐田区图书馆承办的“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三季第6讲在盐田区图书馆读海书吧开讲,中山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戏曲评论基地主任谢柏梁先生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了《牡丹长生——汤显祖与洪昇的爱情观》。

  谢柏梁先生从西方人质疑中国人是否有属于自己的爱情讲起,分析了他研究中国古代戏剧的源起。谢柏梁先生认为,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这种质疑,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无知,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我们推广中国文化的不力。谢柏梁先生说,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众多关于爱情的诗篇。到了元代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宏大的爱情史诗王实甫的《西厢记》,随后是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洪昇的《长生殿》,如果说王实甫是中国爱情史诗之父,汤显祖就是中国爱情史诗之佛,洪昇就是中国爱情史诗之圣,《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证明了,中国人不仅有属于自己的爱情,而且有傲立于世界爱情悲剧、爱情故事之林毫无愧式的爱情史诗。

  谢柏梁先生最后总结说,《牡丹亭》和《长生殿》是中国人的永恒经典、中国人的爱情图腾,中国人关于人类情感当中最深刻、最柔软、最美好也最令人痛心疾首的爱情史诗,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的丰富性、中华民族情感的丰富性,体现出中华民族在情感方面的尊严,体现出中华文明在人类生活状态当中电光石火一般,哪怕短暂却是永恒、绚丽的、无边的美感。

  《牡丹亭》的“无中生有”

  谢柏梁先生认为,汤显祖在《牡丹亭》前的提词就反映了其爱情观:“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里,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牡丹亭》的故事完全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如果没有杜丽娘的春梦,一切无从谈起。杜丽娘的“春梦”是青春年少的杜丽娘对封建礼教压迫的强烈反抗和反叛,杜丽娘的爱情对至情至美和极致生命的追求。《牡丹亭》处处皆美景,但更重要的是生命美感的呈现。

  《长生殿》的“有中生无”

  《长生殿》的开篇写道:“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长生殿》前半部分写李隆基、杨玉环定情,长生殿盟誓,安史乱起,马嵬之变,杨玉环命殒黄沙的经过。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传闻,写安史乱后玄宗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觅她的灵魂;杨玉环也深深想念玄宗,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他们的精诚感动了上天。在织女星等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中团圆。《长生殿》是第一部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创作的爱情史诗,从李隆基、杨玉环一见钟情,到杨玉环命殒黄沙,就是一个”有中生无“的过程。谢柏梁先生认为,其实《长生殿》其实提出了一个人类永恒的疑问,爱情是永恒的吗?

  纵观中国的几部爱情史诗,《西厢记》表达的是:“愿天下有情的皆成眷属。”《牡丹亭》表达的是:“生可以死,死可以生。”《长生殿》表达的是:“问今古情场,有几个真心到底?”解读王实甫、汤显祖和洪升的爱情观,就是对中华民族爱情观的深入欣赏、深切体会和深刻反思。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