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晚7点30分,盐田区图书馆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二季第五讲,在盐田区图书馆读海书吧开讲,学者、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杨先生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了《〈红楼梦〉《金瓶梅〉比较谈》。
李杨教授介绍了《金瓶梅》的故事梗概,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随后李杨教授介绍了田晓菲、格非等学者、作家关于《金瓶梅》的观点。李杨教授认为《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在创作《金瓶梅》时,采用了一种“上帝视角”,他对其中人物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不评价,不表达立场,但其实对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幸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这种同情是对人类不幸命运的悲悯,而不是对某个个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金瓶梅》是本“悲悯之书”,而并不是传统所认为的“淫书”,其巧妙的构思,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超越《红楼梦》的。
李杨教授的精彩讲座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讲座结束以后,观众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向李杨教授提问。现场观众纷纷表示,李杨教授的讲座颠覆了他们对《金瓶梅》的看法,使他们获益匪浅。
盐田区图书馆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二季已于2017年8月25日拉开帷幕,前四讲分别是杨鹏先生的《〈 道德经 〉与道家心中的理想社会》,李大华先生的《藏山于泽——庄子的财富观》,韩望喜先生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与仁义之道》,卢冶女士的《何处染尘埃——胡适眼中的慧能、〈六祖坛经〉和禅宗史》。
李杨,学者、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所做的50-70年代革命文学研究在国内学界享有盛誉,《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等专著是国内学界研究50-70年代中国文学的必读书目。
《金瓶梅》:中国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成书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 、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描写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首的一群性格迥异的女性曲折的人生,她们是中国古代小说里少有的生动的女性形象。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现象,是晚明社会一幅《清明上河图》。
普通读者的印象里会觉得《红楼梦》比《金瓶梅》的影响更大,但在国内或者国外的专业研究者的人的眼里《金瓶梅》的定位远远高于《红楼梦》,《金瓶梅》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许多名家对于《金瓶梅》给予高度的评价,著名学者、文学史家郑振铎说:“《金瓶梅》比《红楼梦》《西游记》都要伟大,《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最高峰。” 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苏殊曼说:“《金瓶梅》的身价不下《水浒传》《红楼梦》。”陈独秀说:“《红楼梦》的清新自然远不及《金瓶梅》。”毛泽东也说过:“《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金瓶梅》是一本“悲悯之书”
东吴弄珠客在《金瓶梅》的序言里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兰陵笑笑生并没有把小说中的人物脸谱化,西门庆看似一个无恶不作的淫棍,但他对朋友好,对女人也好,特别是李瓶儿死后,西门庆长久的悲伤,读者读来无不落泪。潘金莲看似一个人尽可夫的荡妇,但她初遇西门庆时对西门庆的深情完全可以与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深情相比,庞春梅与对孙雪娥尖酸刻薄,但对潘金莲的真情也会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扉。
《金瓶梅》表面看是在一个黑暗之书,一个自然主义之书,一本淫秽之书,但当《金瓶梅》故事徐徐向前推进的时候,读者会突然出现一丝不安,而且这种不安会让读者挥之不去,这时《金瓶梅》特有的艺术力量才真正显示出来,《金瓶梅》显示了一种无情和深情之间的辩证,是一部在最无情里面流露出真情的小说,《金瓶梅》可以说是意味深长的,可以吊打《红楼梦》,把《红楼梦》直接打成儿童文学,《金瓶梅》是一本“悲悯之书”,可以照亮我们暗淡的人生。
李杨教授关于《金瓶梅》是本“悲悯之书”的观点彻底颠覆了大多数读者对《金瓶梅》的认识,使读者对《金瓶梅》有了全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