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盐田阅读沙龙“山川上的中国”揽明月 严凌君详解苏东坡

来源:区委宣传部(文体局) 发布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19点30分至21点,在盐田阅读沙龙“山川上的中国”系列讲座第七讲上,成长教育系列人文读本《青春读书课》主编、深圳育才中学语文教师、“春韵网”文学教练、南山区作协副主席严凌君先生在盐田区图书馆读海书吧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了《除了东坡肉,还有别的——喜欢苏东坡的三个理由》。

  

苏东坡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可谓既熟悉又陌生,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甚至被谱成了流行歌曲为邓丽君、王菲所传唱,但他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大多数读者并不了解,严凌君另辟蹊径,从苏东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给读者朋友们还原了一个真实而又可爱的苏东坡形象。严凌君对苏东坡风趣、幽默的解读赢得了现场读者朋友们的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也使读者朋友们对苏东坡的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

  吃货苏东坡

  严凌君,成长教育系列人文读本《青春读书课》主编、深圳育才中学语文教师、“春韵网”文学教练、南山区作协副主席。出版有城市观察随笔集《深圳城市病》、成长教育系列人文读本《青春读书课》、文化散文集《活成一本书》等。20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严凌君编选的《青春读书课》系列丛书,在图书市场上产生了轰动效应。2012年海天出版社再版了《青春读书课》,《青春读书课》不仅是畅销书,而且成了长销书。

  2004年2月《南方周末》以《严凌君:找回语文老师的尊严 》为题对严凌君进行专题报道,这篇报道里这样评价严凌君:“他执拗地要把语文教材纳入新的价值体系。他出版自己的《青春读书课》系列,因为不允许语文教材‘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在严凌君看来,苏东坡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自不必说,在吃上也不肯让人,他可谓称得上十足的吃货,在得意之时,他自然会大快朵颐,在失意时也会在吃中找到乐趣。上至飞禽走兽,下至山地野菜,无一不在苏东坡的菜单里。相传与苏东坡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苏东坡不仅是个十分吃货,也是一个标准的酒鬼,他的许多作品都与酒有关,最著名的自然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苏东坡的好酒并不表现在自己善饮,更多的时候他喜欢用酒招待他的亲朋好友,在《书东皋子传后》,苏东坡说:“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与酒,吾为之酣适,盖专以自为也。”

  大才子真风流

  

  苏东坡不仅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豪放作品,而具有不少反映男女之情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苏东坡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的一面得以一一展现。

  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读来让人泪垂;他的《后赤壁赋》里“ “我有斗酒, 藏之久矣, 以待子不时之需。” 短短一句话他的妻子王闰体贴周到的身影跃然于纸上;他的《蝶恋花·春景》里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一个多情男人形象就是隔了千年依然栩栩如生;他也许是第一个描写洞房花烛夜的词人,他的《洞仙歌》里的”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写尽人间风流。

  一蓑烟雨任平生

  林语堂是苏东坡的忠实拥趸并为其作传,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严凌君用苏东坡自己的诗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概括苏东坡的豁达,与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苏东坡的一生看,他在仕途上可以说是失意的,但他完全不以为意,无论是在黄州、惠州、儋州,他都能很快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即使偶尔忧愁,也能很快地消解,“万斛羁愁都似雪,一壶春酒若为汤”。虽然苏东坡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无人能及的成就,在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却无比自谦,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 这样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林语堂称苏东坡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严凌君说苏东坡的这种豁达是“物我两忘,弃智无为”。在严凌君看来,苏东坡虽然称得上绝世的才子,但他并不高高在上,他食尽人间烟火,真实可爱,才气自然,人格自在,几乎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人。

  讲座结束后,严凌君回答了热心读者的提问,有读者提问:“《赤壁赋》里,苏子和客人对话,他们其实讨论了‘存在与虚无”这样很大的哲学问题,请问苏东坡的这种思想来源于哪里,受哪个前人的影响,或者是受什么作品的影响。"

  严凌君回答:“人生转载,长江自流,更古不断,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最早发这种感慨的应该是孔子,说到每个有灵性的心里去了,都会觉得人生是如此短暂,天地永远存在,我们怎么活一辈子,把有限的人生放到无限的时间洪流里,怎么去自处,怎么过自己的一生,这是每个人都会想到的东西。  跟李白的说法一样,清风明月不用一文钱买,苏东坡也说,江山风月本无主人,闲者便是主人。”

  

  

  

  

  


  

  下期预告:

  

   

  

  谭华杰:江湖听雨竹山词

  

  时间

  2017/5/26  19:30-21:00(请提前15分钟签到入场)

  地点

  深圳市盐田区深盐路2128号盐田区图书馆一楼读海书吧

  报名方式

  请关注盐田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szytlib)进行报名

  

  谭华杰

  自由诗人、中国传统文化学者,1980年代旧体诗词最早的拾荒者之一,中国首期网络诗词年选《有所诗》创刊号编辑,有旧体诗词集《余唾集》及白话诗系列《痛经》等。    

  蒋捷(约1245-1305后),宋末元初词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不详。中国文学史上最不见经传、最不求闻达的词人,却留下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等诸多千古名句。或者说,他是史上最纯粹的诗人,纯为诗歌来到人间,除了诗句,也不曾留下任何其他琐碎。他写下的,不仅是最纯净的个人情感,也是最唯美田园时代最后的挽歌。

  

  南宋后期,与金对峙,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乘偏安之时肆意奢靡,士人心态也由冷漠而渐趋麻木,时代精神发生大面积地颓靡。终于到南宋末年,蒙古入侵,在经过与侵略者的拼战后,南宋灭亡,国破家亡的现实再度激发了文人的爱国激情。

  

  蒋捷的一生是在国家危亡民生多艰的日子里度过的。他有志报国、愤于亡国,又无力回天,遂致隐居,不羡“摇金宝辔,织翠华裾”,径自过种菊陶潜、栽蔬杜甫的隐居生活。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