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2018-04-10

[业内视角]加快发展盐田海铁联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索沪生

来源:发布时间:2013-05-20

 加快发展盐田海铁联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北京理工大学 索沪生

 

    大约是在五、六年前,一本美国人写的书《集装箱改变世界》在我国运输领域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中文译名很精彩,而英文原文则务实地说明了这一改变:《集装箱:海运集装箱怎样使世界变小而使世界经济更大》( The Box- 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 World Economy Bigger)。该书从一个看似冰冷而简单的箱子,道出上世纪的这项技术进步,是如何令今天的世界经济形态发生改变。它揭示出集装箱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怎样使用”。正像麦伯良先生在其中文译本的推荐序中所说“集装箱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

  一、美国海铁联运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从现实情况看,发展海铁联运在我国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能力保障问题、海铁联运合作机制问题、港口和内陆集装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问题、信息共享问题、运价问题、海铁联运市场主体培育发展问题、海关通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很多是涉及全局的问题。笔者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港考察了美国的海铁联运,认为美国的综合运输和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我国的海铁联运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结构性特征。发达的港口运输线水路、公路、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齐全,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和立体交通框架,在这个结构性特征明显的运输体系中,海运和铁路运输是中坚力量。美国洛杉矶港包括长滩和洛杉矶双子港,是美国与中国及亚洲的贸易、运输和物流中心,环太平洋地区集装箱的集散枢纽,美国最大的集装箱运输港口,承担了美国西海岸70%的集装箱量。港口加上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以及洛杉矶国际机场,构成了洛杉矶港强大的集疏运能力和运输枢纽的优势。在港口长达十几公里的海岸线上,铁路直接进入港口作业,集装箱从船舶卸下后,不需汽车中转,装上铁路,通过著名的阿拉米达运输走廊(Alameda Corridor),实现海铁联运的无缝衔接,实现海运与美国内陆运输的紧密连接,美国经济与亚洲经济的紧密连接。

  2.体系性特征。通过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等方式,将港口物流运输各要素和交通功能、环境有机整合,连接贯通,高效运转,形成完善的运输体系。美国阿拉米达运输走廊,这是“以增强集装箱货运能力以及巩固美国国家经济基础为目的”修建的。该走廊2002年竣工投入运营,极大提升了洛杉矶港的集疏运能力和效率。目前年运送海铁联运集装箱400多万标箱。这条走廊,实际上是一条长32公里的铁路货运专用线,它把洛杉矶港的海运货物连接到横跨全美大陆的铁路网中。走廊由一系列的桥梁、地下通道和高架道路组成。为避免超长货运列车通过时,造成路面交通的等待和拥堵,这条走廊有一段长16公里的铁路是位于地下10米深处。2012年1月走廊平均每天通过41.9列货车、11957个集箱。最大运量出现在2006年10月,曾达到每天60辆货运列车的记录。2007年该走廊全年通过列车17824车次,运送了470万个集装箱。阿拉米达运输走廊是近20年来美国运输方面最重要的工程之一,是美国铁海联运的典型范例。

  3.高效性特征。世界级港口海运和铁路运输之间的完善可以加强要素间的衔接,充分发挥不同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组合效率、组合功能,整合资源,实现优势、功能互补,集约使用外部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改进服务水平,实现交通供给的最优化。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是成就美国低成本和高效率物流运作的基石。“从1890年至今,美国铁路运输每吨每英里的实际成本从20美分下降到2美分”[1]。一个53英尺的集装箱,从洛杉矶到纽约平均运距4000公里的门到门公铁联运费用,通常情况下为0.625美元/公里,大约折合人民币不到4元,淡季可以低到0.55美元/公里[2]。2012年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仅为8.5%。技术先进和管理成熟的海铁、公铁多式联运系统,为确立美国物流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盐田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盐田港自80年代新建以来,已经发展成我国集装箱海运大港,2012年底盐田港累计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一亿标箱,成为国内最大集装箱港区。以港兴区,港口物流业成为盐田区第一支柱产业,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盐田对珠三角经济乃至全国、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盐田取得显著成就。2008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盐田也面临着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调整和转型,努力探寻港区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1.市场倒逼压力大。由于竞争的激烈,近年来,企业从加强对供应链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出发,不断延伸其产业链。企业间沿产业链垂直整合的趋势十分明显。对于像盐田这样一个具有集装箱货物运输大进大出作业特性的港口,其延伸产业链的关键取胜环节,不仅在于港口自身建设、运营的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完善,而且在于支撑港口大进大出特性的集疏运系统的不断提升和完善。由于铁路运输通常具有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速度快、排放低、能耗低、安全性高等特点,世界各大港口都把海铁联运作为提升港口集装箱集疏运能力的重要方式。

  2.国内联运能力低。与国际比较,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还十分落后。港口集疏运基本上是靠公路运输。2010年我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5亿标箱, 其中公路集疏运承担了大约84%,水水联运承担了大约15%,海铁联运承担了162万标箱,仅占总量的1.1%。而这一比例,在欧美大约为20-30%,在美国洛杉矶港和欧洲汉堡港等港口,海铁联运的比例会更高。我国自2003年以来一直位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海运大国和港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石油能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经我国港口进出大量的集装箱货物,而具有大集疏运能力同时能耗和排放都更具优势的铁路所承担的份额如此之低,显然是不经济、不协调、不合理的。随着产业从沿海向内陆迁移,这种成本高、效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的运输结构和运输体系,不仅制约沿海港口和沿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我国内陆经济发展的一种限制。

  3.铁路运输占比低。盐田港有铁路线连接港口,这是突出的优势。通过一段23公里长的平盐铁路,能够把盐田的海运集装箱连接到京九铁路、广深铁路中,连接到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中,盐田要把这一优势用好、发挥好。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盐田港海铁联运比例,一直徘徊在百分之零点几,不仅同发达国家比,同国内青岛、大连、天津等港口比也是比较低的。近年来,由于沿海产业转移,货源内迁,长距离陆上运输增加了对海铁联运的需求;同时,随着高铁和客运专线的开通,释放出既有线路的运输能力,增加了铁路集装箱运输供给。在这一背景下,盐田港的海铁联运有了较快的发展。最近几年,盐田海铁联运比例突破1%,2012年达到13万标箱。这是可喜的增长,但是与盐田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的总量相比,与需求相比,与国际同类港口相比,应该说还有很大潜力。

  三、盐田海铁联运具备优势及条件

  目前盐田进一步发展壮大海铁联运既有外部利好的政策环境,又有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国家政策支持。包括海铁联运在内的综合运输的发展得到国家高度重视、业界高度共识。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就海铁联运,2011年5月交通运输部和原铁道部签署了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在完善铁水联运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和标准、加强运输组织管理、推进信息共享和培育龙头企业六个方面深化合作,启动了包括深圳—华南、西南地区的首批6个集装箱铁水联运通道示范项目。今年,随着交通运输大部制的形成,制约综合运输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改革已经开启,我国海铁联运发展将有一个越来越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2.铁运网络发达。盐田港有铁路线连接港口,这是突出的优势。通过一段23公里长的平盐铁路,能够把盐田的海运集装箱连接到京九铁路、广深铁路中,连接到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中,盐田要把这一优势用好、发挥好。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盐田港海铁联运比例,一直徘徊在百分之零点几,不仅同发达国家比,同国内青岛、大连、天津等港口比也是比较低的。近年来,由于沿海产业转移,货源内迁,长距离陆上运输增加了对海铁联运的需求;同时,随着高铁和客运专线的开通,释放出既有线路的运输能力,增加了铁路集装箱运输供给。在这一背景下,盐田港的海铁联运有了较快的发展。最近几年,盐田海铁联运比例突破1%,2012年达到13万标箱。这是可喜的增长,但是与盐田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的总量相比,与需求相比,与国际同类港口相比,应该说还有很大潜力。

  四、盐田海铁联运发展对策及建议

  盐田区依港而建,依港而兴。围绕海铁联运,发展特色港口物流,政府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推进工作,协调各方,发挥作用:

  1.政策规划。做好职责范围内有利于海铁联运发展的政策和所涉及用地、配套等规划。

  2.市场规制。做好职责范围内有利于海铁联运发展的规制,加强监管,形成适于海铁联运产业发育的市场环境。规制和监管的着眼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企业发展、激发企业创新,形成合格的、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二是防止由于企业发展带来的安全、环保等负外部性,维护区域内社会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3.人力资本。美国哈佛大学爱德华·格雷瑟教授在他的新书《城市的胜利》中,分析了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走上衰败不归路的原因,其中经济结构转型固然是主导因素,但同样是工业城市的纽约、旧金山等却从转型中赢得复苏和繁荣。“底特律的失误在于它的没有及早对人进行投资,包括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和激发企业家创业精神,使城市能够应对产业转型的变革”。这或许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