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山川上的中国”聊山水,孙民乐详解柳宗元

来源:盐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 发布时间:2018-12-27

  2018年12月21日,在盐田区图书馆“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三季第10讲上,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民乐先生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了《柳宗元的“山水”:作为精神事件的“永州八记”》。
  孙民乐先生从中唐的政治生态讲起,讲述了柳宗元独特的人生际遇以及《永州八记》诞生的内因与外因、《永州八记》独特的文学价值。
  孙民乐,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贯中西,跨界哲学、心理学、文学等领域,尤其在城市研究与自然写作方面具有深刻见识,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著有《母语与写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等,编译有《朱斯蒂娜》《奥兰多》《真实城市:现代性、空间与城市生活的魁影》等。   
  身残家破,为世大僇
  孙民乐先生认为,九世纪之初,一种充满活力的儒学思想传统在经历了近五个世纪的停滞之后重获新生,这为儒学重新成为中国思想主流以及十一、十二世纪出现的新儒学铺平了道路,柳宗元就是中唐儒学复兴高潮期最重要的领袖之一。柳宗元等所倡导的“永贞革新”(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不只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种改革实践,他们企图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随着“永贞革新”的失败,柳宗元的命运急转直下,一贬永州,再贬柳州,柳宗元在与旧好的通信中,多次表达了他遭贬后苦闷的心境。 
  柳宗元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说:“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僇。复何敢更望大君子抚慰收恤,尚置人数中耶!是以当食不知辛咸节适,洗沐盥漱,动逾岁时,一搔皮肤,尘垢满爪。 诚忧恐悲伤,无所告诉,以至此也。”在《与裴埙书》中又说:“既受禁锢,而不能即死者,以为久当自明。今亦久矣,而嗔骂者尚不肯已,坚然相白者无数人。”
  柳宗元迫切需要找到生命的出口。
  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
  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之一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最后说:“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孙民乐先生回答热心读者提问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就是他命运的产物,同时也是他心理冶疗的手段。他从广泛的游历中获得的满足感,超出了纯粹的审美感受,他把大自然当成宣泄怨愤和焦虑的对象。他通过散文、诗歌,有时也可能是纯粹的想象,向自然倾吐。他把自己的一些重负和痛苦转交给自然,自然只能聆听和接受他的宣泄,宁静并且好似慷慨。
  孙民乐先生最后总结说,“柳氏山水”是他精神突围的纪录,这幕人生戏剧也因此被文学史、精神史所吸收,并成为山水书写的新界标。作为一个精神事件,“柳氏山水”的出世,意味着他把山水带入了历史,与此同时,也把历史带进了山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